9月6日,河北邯郸市馆陶县29岁青年闫宁出任馆陶代县长。记者发现闫宁3年里获4次升迁。政府人员称新县长简历是机密,不便公开,而且由于电脑故障已找不到其任职记录。据悉,闫宁父亲曾任永年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供电局局长,闫氏近亲属中有两个厅级和三个县级干部。(9月21日人民网)
干部年轻化是工作需要,只要符合官员提拔的规定,只要真的年轻有为,年龄不是问题。但现实是,一有年轻官员被提拔的事情曝光,就会引来舆论质疑甚至挞伐。无论是山东80后厅级干部,还是湖北29岁市长,抑或湖北宜都25岁女镇长,还有是次这位80后县长,都遭此“厄运”。
这些年轻干部被提拔之所以引起质疑和争议,年纪轻,超常规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相关信息不公开或公开的不及时,不全面。提拔官员的部门或许是出于减少争议,保护干部的需要,选择低调和隐瞒信息,但结果却恰恰相反,事情被捅出后,不但扩大了争议,也让被提拔的干部处在了风口浪尖。
对于干部破格提拔或火箭式升迁,公众本就认为有猫腻,但有关部门却奉行“沉默是金”,在提拔时遮遮掩掩,在解释提拔理由时吞吞吐吐,更是加重了公众的狐疑,让人感觉这里面真有鬼。比如,河北80后县长连最基本的简历都“密而不宣”,这种做法,只会加重公众的怀疑,激发公众的兴趣,让他们接力般地去猜,去搜,去挖当事人的相关信息。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和干部任职的相关规定,官员升迁和提拔的信息都属应该向社会公开的范畴。而且提拔年轻干部,因极易引起关注和争议,更应该主动、详细的公布信息和提拔原由。但仔细梳理这些争议事件,官方的应对都走上了同一轨道,即隐瞒—爆料—澄清。但最终结果往往是,公众不相信,工作很被动。
公众不是反对干部年轻化,而是反对任命暗箱化,升职特权化,而要消除公众的疑虑,就须信息公开,阳光操作。沉默非金,只有及时公布信息,积极回应质疑,这样才能既保护了真正按规定提拔的年轻有为者,也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具体到提拔80后县长事件,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面对舆论,将提拔理由,当事人的简历及背景,及时“解密”,向社会公布。否则,任由80后县长的相关信息继续“潜伏”,只会加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
- 2011-09-22期待有关部门及早将29岁县长的简历“解密”
- 2011-09-22三年四升县长的背后是官员家族化
- 2011-09-22县长不是007,履历有啥好保密
- 2011-09-2229岁县长的简历不能是机密
- 2011-09-22县长的简历怎么成了机密
- 2011-09-02“县长特别奖”比“萝卜招聘”更糟
- 2011-08-29“县长特别奖”就是场世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