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河南登封男子王治家将妻子打成重伤后逃匿,随后被警方网上追逃。9月28日,登封警方根据线索,在安徽亳州市利辛县将王治家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被捕时穿着警服,在看守所做管理犯罪分子的工作。当地警方称王治家是“临时工”,具体情况,警方正在调查。(10月2日人民网)
就在前不久,江西修水女民警“发飙打人”后,就被单位以“临时工”辞退。真没想到,安徽利辛又冒出一个“临时工”狱警,而且居然还是潜逃10年的嫌犯。面对如此的黑色幽默,我们不禁想问:女民警到底是怎么被单位教育,动不动就发飙?而王治家怎么就能在警方的眼皮底下从逃犯摇身一变堂而皇之就当了狱警?此外,不出事倒好,一出事咋都成了“临时工”?纵然,他们果真就是“临时工”,那么聘用单位以前咋就没因这个身份而处理呢?
临时工,真成了一个筐,一出事就就把责任往里装?临时工,可谓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不小心就成了不少单位的避风港,责任等一股脑都可以倒出就达到“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效果了,究竟是在利用“临时工”逃避责任金蝉脱壳,还是真的严捋身份以儆效尤?其实,这道理很简单:从女民警发飙打人看,打人后一小时,单位就在网络论坛帖子和微博的压力之下,明确提出因“临时工”辞退她,效率如此高,那他们早干嘛去了,可见“临时工”是借口;从河南登封逃犯变临狱警来看,看守所聘人时难道都不查身份吗?怎么直到出事时才亮出身份,可见“临时工”是“公关策略”……除此之外,许多单位也都擅用“临时工”之法:如三亚市城管违法贩卖被扣三轮车,就指出是是“临时工”干的;四川南充地方海事局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打牌,也是临时工干的……如是看来,“临时工”还成了挡箭牌。但这牌可“糊弄”一时,但一定忽悠和遮盖不了事实的真相。反倒是当事人所属单位都跳出来高调强调“临时工”,更让人明白:他们拿“临时工”说事,就是在为责任找借口,实则显示出了他们内心的“恐慌”。
“临时工”创造的这么多黑色幽默,暴露了某些公职部门的“公关危机”。在面对意外之时,他们缘于没有充分的预案,往往表现出来就是极力尽快地撇清责任,摆出“和我无关”的架势,作为临时惯用的处理方式。而实际上,表面给出了解释,同时也缓冲了单位形象的损伤速度,但并不能消除公众顾虑,反正将本单位的形象更“幽默”化解读了。其实,重要的是两点:一,无论是不是“临时工”不重要,即使是真正的临时工出事,所在的单位和部门一样要承担相应责任,并不能推卸;二,声不声明“临时工”,都是单位的展示形象,可以作为危机公关策略用,但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公布“临时工”后的处理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众多“临时工”,不该成为单位的挡箭牌,更不应该成为黑色幽默的主角。劳动无高低贵贱,不当有任何歧视,更不当一出事就拿“临时工”说事。总拿“临时工”来为“出事”解套,不仅仅构成了对这个群体的一种侮辱,更彰显出单位在危机公关面前的“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