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校长宴会”不如取名“优等生宴会”

www.fjnet.cn 2011-11-28 07:17  曾金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1月23日晚,成都一所中学从40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了19名“尖子生”享受学校表扬的“最优待遇”——和校长一同共进晚餐。“入围标准”是看刚刚举行的半期考试成绩,宴席由学校统一买单。同学和家长对学校此举并不反对,甚至在晚宴上有学生激动得哭了起来。(据《华西都市报》)

学生校长公用晚餐,看似极具激励温馨的画面,却因为“选拔尖子生”的“最优待遇”而变味。暂且不论杯中之物是酒是碳酸饮料,觥筹交错中,19名涉世未深的“尖子生”穿着小西服,一一敬酒,说着客套话,世故摸样格外刺眼。

“校园歧视”随着绿领巾、红校服等事件后成为媒体热词,在校园三六九等化的“泛等级化”的语境之下,学校埋单“宴请”优等生无疑是一次变相的等级歧视,再一次将潜力生隔离。赢得“和校长共用晚餐”的机会,两百分之一左右的概率背后是逐利心态的滋生与浮华。

实际上,如此“校宴”隐藏着多重等级观念。首先,从4000个里面选19个的第一鸿沟,到第一名坐在校长最近位子,都显示出“唯成绩论”的最真景象。很多同学还想“有一天自己能够参加”,羡艳和校长同桌吃饭。事实上,倘若邀请差生共同就餐,看上去更像是一次关于励志的奖励。

学而优则“餐”,凸显应试教育下对成绩的盲目追逐,忽略了教育本应秉持的公平公正原则。激励学生有做种方式,“校宴”美其名曰乃为激励“做人品位高雅,做事追求卓越”的优秀学子,暗地里却有滥用公费之嫌疑。校长表示期末考试后还会举行激励晚宴,餐桌上的激励,究竟效果几许不得而知。

校宴更应为潜力生而设,区别对待之下,“与校长共餐”不应成为校园的名利目标。倘若真要激励优者,可通过奖学金或其他物质精神多方面奖励,而非“独具匠心”的设计餐桌上的官言官语。需要激励的,更应该是稍显落后的潜力生。降低“与校长共进晚餐”的门槛,或许得到激励的是更大部分学生。停止变相的歧视心理,校方责任重大。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