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质疑的,不是捐校车

www.fjnet.cn 2011-11-29 08:56  付瑞生 来源:钱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报道,温家宝总理在27日说出了一番肺腑之言。他说:“近来,一些地方连续出现令人痛心疾首的重大校车安全事故。这件事情提起来,我心里也很不安。校车安全必须引起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已经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我要求法制办在一个月内制订出《校车安全条例》,也就是说,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温总理的这番话,其一体现了他对我国校车安全长期得不到保障的焦虑之情。在一些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校车制度至今在我国没能开上法制化的轨道,这让人心痛更让人反思。其二体现了他对某些政府部门决策失灵的焦虑之情。个别部门不出事不重视不决策,出了事首尾不顾不会决策,甚至乱决策,让老百姓丧失信心乃至痛心。

目前舆论的焦点集中于后者。21名幼童生命陨落,举国哀痛。然而外交部门捐赠的崭新的校车却“高调”开到了马其顿的校园里。对外捐赠校车和国内的校车事故,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但两条新闻并列在一起,又显示出诸多的不合时宜。

公众质疑的其实不是捐校车,也不是对外援助,而是像公共安全、食品质量、社会福利诸多同类困局一样,焦点在于相关部门的决策思路没有转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如今已经是国策,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何仍然抱着“以人为代价”的决策思维。只看重面子工程,而迟迟漠视60多儿童挤黑车的“里子问题”。此时风风光光开出国门的豪华校车,自然会让公众的情绪和心理出现强烈的反差。这也再次提醒着我们:任何一项政策或决策的出台,都要应时应宜,综合考虑舆情的变化,体现各方的关切,根据最新的情况作出适时的调整,不能闷着头来作决定,关起门来搞决策。不顾细节,不讲时机,罔顾民众的情绪和反应,必然会受到质疑。

现代社会,政府决策其实没有内外之分。著名社会学家贝克提出当代社会是一个“全球风险社会”。一个巴西的蝴蝶煽动翅膀也能掀起日本的海啸,一个千里之外的捐赠也可以激发国内舆论的巨浪。风险无处不在,决策理念缺了“风险社会”这一课肯定不及格。而规避风险之道就是,政府与公众借助对话、讨论、审议和协商,提出各种相关理由,尊重并理解他人的感情和偏好,关怀每一个细节,在广泛考虑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利用理性指导协商,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和人性。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