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课间操”是否姓“武”,效果说了算

www.fjnet.cn 2011-12-23 13:23  攻  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我们福州已经有学校在试点做武术操了,如果成功的话,可以成为学生的课间操。”昨日,省武术协会会长孙君梅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消息。她说,试点的学校是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授武术的师傅是福建省武术协会香店拳委员会的副会长潘立腾。(引自12月22日《东南快报》)

中国是一个尚“武”的国家,尤其推崇利用武术强身健体。所以,将课间操替换成武术操,这无疑成了一个吸引眼球的亮点。但,如果想用“武术操”替代流行了数十年的广播体操,那么,光有武术界人士的推动还不够,必须要拿出足够的效果,才能服众。

因为,课间做广播体操也有其科学、合理之处,不然也不会在中国乃至世界盛行了数十年。因此,想打破广播体操对课间操的“垄断地位”,光说不练是没有用处的,必须要用“硬货”打动人。退一步讲,能否将“武术操”扶正,不是看它是不是轰动效应,也不是看它的新奇形式,而是看它能不能超越广播体操,起到更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假如,这种“推倒重建”的做法,是为了弘扬某些武术界人士的个人喜好,才拿孩子来当小白鼠的话,那必将得不偿失。因为,在唯分是从的教育模式下,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利用课间操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走出“多坐少动”怪圈的必行之路,如果连这最后一条运动之路,都被堵塞的话,那么,这不光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还会让孩子流失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因此,不管课间操姓“武”,还是姓“体”,这都只是形式而已,其本质问题是谁的效果会更好。如果,武术操能强身健体、陶冶心性,那用它担此重任有何妨?如果,武术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不管谁在推动,都只是费力不讨好,最后还可能会招致师生的愤怒,因为效果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