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东亚足够大 容得下中日韩

www.fjnet.cn 2012-02-23 09:09  顾  燕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60年过去了,南京的冤魂仍然影响着中日关系。”十多年前,在张纯如那本著名的《被遗忘的大屠杀——南京暴行》的序言中,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C·柯比这样写道。时至今日,这个判断依旧准确。作为中日关系绕不过去的槛,双方长期在一些敏感历史问题上存在分歧。这种分歧又总是影响现实,并在利益争端中不断发酵。

在中日关系的基础上放眼东亚,可以说,这种纠葛在东亚关系中普遍存在。中日分歧并不具有特殊性,而是整个东亚问题的一部分。在东亚问题的框架下看待南京争端,更利于厘清其中的复杂关系。

近代以前,作为东亚区域内的三大国家,中日韩虽然存在着一些历史争端,但尚属小范围、浅层次。19世纪以来,三国都在西方冲击下启动现代化转型,在各自民族的“建国史”中,形成复杂的利益格局。在瓜分、殖民的时代大势影响下,三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远较先前深广,带来日后东亚关系中长期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直至当前,三方在历史叙事中仍然缺乏共识。各自表述的不同,往往踩动整个东亚政治圈的敏感神经,历史问题演变成现实利益争夺的火药引。中日、日韩在历史问题、领土、领海问题等方面,中韩在文化问题等方面,彼此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摩擦。

这种关系导致每当有事件发生,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会被不同程度地挑动。由于中韩曾遭受殖民侵略,日本在二战中也遭遇了广岛浩劫,各自群体情绪中都带有“被迫害者”情结,难免发出一些不理性的声音,彼此散布互不信任的氛围,事实上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因此,东亚三国需要面对共同的历史时,形成基本程度的共识,不纠结于一己之民族情感,而是冷静客观,以面对历史真相、面对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准则来解决。

就南京大屠杀事件而言,作为近代中日关系史上最伤痛的问题之一,中日官方、学界和民间时常存有分歧,并因此不定期给两国现实关系蒙上阴影,带来不确定性。究其原因,主因是一些日本极右翼分子不能正视历史和民族罪恶。名古屋市市长河源的言论,便是代表之一。作为一名政治人物,其言论并不能仅仅以代表个人立场而搪塞。南京市政府给予严正回应,暂停友城关系,不卑不亢,并无任何不妥。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