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职业“跑老件”应按诈骗罪论处

www.fjnet.cn 2012-02-27 11:35  张遇哲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去年被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近来成了舆论热点。江苏邳州一赵姓老板承认,所谓的“汉代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所成。业内人士称,仿古玉器行业在邳州“暗流涌动”,“汉代玉凳”之所以能够乱真,是一些职业“跑老件”的人、鉴定专家、拍卖公司联手推波助澜所致,而且已形成了稳定的利益链条。(2月26日《现代快报》)

天价“汉代玉凳”确系赝品,对于这样的结果公众并不吃惊。毕竟,单从“汉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发明”的历史常识来看,所谓“汉代玉凳”就已然露出马脚,被嘲“作假不专业”。不过,与汉代玉凳的证伪相比,业内人士曝出的“跑老件”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所谓“跑老件”,就是在销售仿古玉器时,竭力让买家相信这是古玉器,以此获取暴利。据介绍,邳州仿汉代玉器全国知名,技术和工艺水平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跑老件”者在邳州收到做工精良的玉器后,经过做旧处理,拿到古玩市场,价格就会翻好几个跟头。不懂玉器的富人会以为是老件而购买,成为冤大头。

“跑老件”盛行,跟收藏界的“潜规则”不无关系。一直以来,不打假、不三包、出售赝品不算骗,这是古玩市场的一项行规。收藏有风险,入行需谨慎,能否购得真品,全凭买家的鉴赏能力。甚至在一些店家看来,玩古玩的乐趣就在于真假难辨,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是一场知识、审美、经验、智慧的较量,考的就是买家的眼力和胆识。基于古玩的行规和惯例,“出售赝品不为过,只怪买家不识货”的观念十分普遍。

然而,以假充真“跑老件”已经超越了“收藏有风险”的游戏规则,而触发了相关法律。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跑老件”的卖家及一些鉴定专家、拍卖公司在明知古玩系仿制的情况下,通过虚构事实、作假鉴定、赝品当真品拍卖等方式,以假充真,欺骗买家,使其误以为是真品而买下,从而非法获取暴利。这种行为涉嫌诈骗罪,侵害了他人的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理应受到法律严惩。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