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人口大国却无人种地的症结在哪儿?

www.fjnet.cn 2012-03-19 16:57  魏奇峰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农村青壮年劳力集体出逃,奔向城市里的工厂,过着打工生活。在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只好由妇女、儿童、老人组成“杂牌军”来承担,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并且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理事会会长师昌绪为代表的15位两院院士联名向中央决策层提交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三点建议尤为令人瞩目。(3月19日《中国青年报》)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爱国诗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里的一句名言。农民生在土地上,成长在土地上,一代代延续,一代代守护,早已将土地和自己融为一体。这中间,不仅有着“鱼与水”的相濡以沫之情,也有着“慈鸟”的反哺之情。因而,土地不仅是农民祖辈们传下来的“宝贝”,也是农民的生命和延续的希望,更让农民懂得感恩和回报。

农民对土地爱得如此深沉,为何最后一个又一个的选择离开这片土地?甚至有的农民一去不返,而且,还从“农民”变成了“农民工”,以新的身份,在新的环境中,寻找新的出路和财路。要解开这个问题,还得从农民和土地说起。一个人对一样东西视如珍宝,或者有割不断的情结,假如有一天,他忍着痛丢弃这个宝贝,则意味着,这个人找到了比这个东西更好的宝贝,或者,他已经彻底醒悟,继续抱着这个宝贝不仅没有出路,而且只有死路一条。农民与土地的问题与这个例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像候鸟迁徙一样来回奔波在各大城市之间,在社会底层的行业中寻找“淘金”的机会,最苦的活、最累的活、最危险的活,都让农民工干了。但是,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又与他们无关,甚至,有的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一年的活,最后居然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在城市里,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低下、政治地位低下、各项权利缺乏保障;而在老家不会寄人篱下,也不会看别人的脸色、受别人的气,更不会怕要不上工钱无法回家过年。如此看来,农民工明知城市“有虎”,却偏向虎山行,这不矛盾吗?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