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不妨将“公墓”纳入城市绿地规划

www.fjnet.cn 2012-04-06 13:03  吴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继2009年厦门曝出800万元高价大墓地之后,厦门各家墓园变得“行事低调”。昨天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墓地的地价,便宜的每平方米近万元,贵的约2.2万元。树葬是环保葬的一种,在国内一些殡葬业人士看来,树葬也是众多环保葬的方式中首选的一种。然而,近年来,树葬在推行时却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在厦门也不例外。清明假期期间,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树葬在厦门已经推出了整整两年,可到目前为止,仅有一位市民选择了树葬。(《海峡导报》4月5日)

低调的墓地仍然不便宜,而树葬却又“叫好不叫座”。不过,这恐怕也不能全归咎于市民的挑剔,更不能简单的归之于“挑风水”之类的殡葬旧习。事实上,究竟是传统还是旧习,很多时候并不能简单的扣帽子。毕竟,让逝者有一片安息之地,其实绝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丧葬传统,同样也是世界各地都相当普遍的丧葬习俗。而从敬畏生命的角度出发,让逝者有个长眠之所,恐怕也不能说是个过分的苛求。尽管土地的确珍贵,如果保障所有去世的人都有墓地,会不会土地资源告罄,这或许是个现实问题,但是,在没有真正去算这笔账,没有认真去作必要的规划之前,上述结论其实还不能仓促的得出。想当然的拿土地稀缺来作为不可能人人有墓地的理由,甚至极有可能有意无意之间为殡葬业暴利作背书。

事实上,墓地的价格分档次,乍一看来是提供了分层次的殡葬产品,不同人群也完全可以依据自身的消费能力选择相应的殡葬服务。但这样的等级化殡葬服务,恰恰有违殡葬服务的公平本意,甚至本身仍是一种产业化的思维。某种程度上,相比为逝者寻找一片安息之地的朴素思维,那种按照不同收入与背景来分配墓葬资源,将不公带入“另一个世界”的殡葬产业,才是最应破除的殡葬恶习。

此外,公众对于墓园选址的挑剔,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既然是安息之地,当然不能对生态与环境毫无要求,在这方面,相比国内一些墓地规划建设给人的阴森感,国外的公墓则不仅可以缅怀故人,甚至还可以踏青、休闲,其中,法国巴黎的城市公墓、美国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或俄罗斯的新圣女公墓,更是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真要说为逝者“挑风水”, 恐怕咱们还远不如老外来得挑剔。而当国外更多把公墓当作公园绿地来规划,成为市民公众公共活动区的公墓,自然也就不存在与活人抢地的问题。对于城市而言,既然市民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也需要更多的绿地空间,其实更应将公墓与城市绿地的规划融合起来,而这本该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一言以蔽之,真要说有什么该破除的殡葬旧习的话,恐怕不是人们入土为安,为逝者寻觅一块安息之地的朴素殡葬观念,而是殡葬服务的等级化、产业化所带来的不公,以及那种认为墓地就是死人与活人抢空间的落伍观念所导致的落后的公墓规划。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