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换稿门”不用只有掌声一片

www.fjnet.cn 2012-04-15 21:41  贱言献车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4月9日上午,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时,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该校领导称,学校认为这名同学的演讲“言论不当,用词过激”,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不会对其进行处分。

中学生“换稿门”的新闻报道之后,引来广泛议论,有肯定学校宽容态度的,有褒扬学生勇气的,有鼓励学生说真心话的,有反思学生换稿原因的,有批判“把关”让学生说“官话”的,有进一步批评现行教育弊端的……众语喧哗之中,我们分析中学生“换稿门”,应回到那时、那地、那人、那行为本身,不应该忘了特殊语境。

这名中学生“换稿”发言的语境,是国旗下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颁发之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明确升降国旗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要以此为载体深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关于“升旗仪式程序”的规定中,规定了“国旗下讲话”的程序,要求“由校长或其他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等作简短而有教育意义的讲话”。

也就是说,“国旗下讲话”不是一个自由发言的论坛,不是谁想来讲就可以来讲的,不是谁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的。讲话的内容,必须是“有教育意义”,而且指向非常明确,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其他内容,即使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应该纳入到“国旗下讲话”中来。讲话的组织形式,本质上属于“学校德育工作”的范畴,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老师为学生的发言把关,是职内责任,学生按照规范的程序来,也是应有文明素养。

学生需要有创新精神,需要有打破陈规的勇气,但学生必须在自己法定的责任能力范围之内。“换稿门”中的高二学生,从年龄上不到18岁,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全民事责任能力人;他的讲话不是他一个人的言论自由,而是在对3000多名师生进行“德育”。什么是创新精神?它的本质是理性的坚持。在一个庄严的场合,发表自己还不成熟的看法,这难道是我们应该提倡的理性精神吗?这种无视程序的创新,难道就是我们需要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吗?

确实,现行教育的弊端很多,但这种“换稿门”的发生,恐怕也是我们现行教育弊端导致的表现之一。如果学生有充分的表达思想的机会与空间,“换稿门”是否还会发生?如果教师在把关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了充分的、平等的交流沟通,“换稿门”是否还会发生?如果平时“国旗下讲话”都内容清晰、系统性强、说服力好、学生满意度高,换稿之后的讲话还会赢得那么多学生的喝彩吗?……

虽然不赞成“换稿”行为,但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冲动、叛逆的行为是可以原谅的,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不处分的做法,值得称赞。但是,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不仅是其所抨击的教育弊端,包括“国旗下讲话”的有效开展,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研究,并改进的。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