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权威的消解与重塑
www.fjnet.cn 2012-07-20 09:09 白红义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这样的表述看似简单,实现起来却有相当大的难度。就以这部《搜索》为例,两位编剧虽没有新闻从业经验,但想必也是经由个人的遭遇、阅读和了解途径等建构起如此一种对媒体和记者的印象。比如,媒体中日趋小报化的新闻价值判断,水军、推手等联手的炒作,还有那些新闻业内不为外人所知的潜规则。 现实中的种种乱象只会消解新闻职业应有的权威性。正如近期热播的美国电视剧《新闻编辑室》的编剧索尔金所言,“新闻的商品化造就了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新闻工作者跟我们说某些事情十分重要,但实际上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因此,他才创作了这样一部将新闻业浪漫化的电视剧,其间张扬的新闻理想主义甚至令不少国内新闻从业者血脉贲张。 当然,在不同的时期,新闻权威面临的问题有着不同的指向。就当下来说,博客、社会化媒体、UGC(用户生产内容)等所代表的公众参与对专业化的新闻过程的冲击已渐渐常规化,由此导致新闻作为一门专业的共同标准越来越受到质疑。如果说新闻记者的权威性地位来自其客观叙述新闻事件的垄断性地位,那么随着公众参与在专业新闻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记者已经无法保持他们对这一职业的排他性管辖,新闻进入了“去专业化”的过程。 中国新闻业也未能自外于这一总体趋势,2003年以来,传统上被排斥在新闻制作过程之外的公众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实现了对新闻过程的介入,或提供观点或提供事实或提供视频图片等内容。有趣的是,电影《搜索》生动地呈现了这一过程,影响事件走向的几个关键信息都是由“网友”提供的。但对中国新闻业来说,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当“去专业化”的力量已来势汹汹之时,新闻的专业化却还未完成。在这两种方向相逆的力量拉扯下,重塑新闻权威仍是当下中国新闻人亟须解决的难题。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07-17]一条“跑题”的环保新闻背后
- [ 06-27]有一种新闻毒瘤叫黄色标题党
- [ 06-13]警惕假新闻背后蠢蠢欲动的投机
- [ 05-17]新闻集团为何收购博纳股权
- [ 05-15]“公厕落户”假新闻揭示真问题
- [ 05-15]国企领导财产申报怎么成了新闻
- [ 05-14]“世界末日说”是个娱乐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