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破解招生属地化困局

www.fjnet.cn 2012-08-09 18:46  沈  叶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更多观点:

令人纠结的名校扩招

清华北大在京大幅扩招加剧教育不公

扩招、高教与就业,那些老生常谈的病灶

今年高考重点大学招生已近尾声,有的名校录取本地考生的人数远高于其他省份。相差悬殊的数字刺痛了人们的眼睛,也让部属高校招生是否偏袒属地生源成为热议话题。

稀缺资源的分配,向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国内教育水平差异不大,也许就不会存在偏袒属地生源问题。而现实是,北京、上海等地集中了众多重点名校,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的名校却屈指可数,正因为部属高校招生名额有限,谁能上谁不能上就要有更公平的标准。

针对偏袒属地生源的质疑,有关高校在回应中以“北京的生源质量好”为解释。不可否认,首都的教育水平确实相对较高,但其他省份也不乏优秀生源。在生源质量同等的条件下,如果仅仅因为户籍所限而无法获得进入名校的入场券,不免给人以“籍贯决定命运”的印象。更令人担心的是,如果这样的“偏袒逻辑”持续推演到义务教育、就业等上下游环节,就可能引发地区间教育不平等的“马太效应”,形成恶性循环。人们不满于部属高校招生的“偏袒逻辑”,正是源于这种忧虑。

生源质量只是表面文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地方保护。长期以来,在“部市共建”的模式下,地方财政对众多部属高校的办学经费投入占了相当比例,作为回报,不少部属高校在招生时往往提高本地生源的比例。这种带有明显“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做法,巩固了高校与地方的利益联盟,看起来“皆大欢喜”,实则挤占了其他地方考生的机会。部属高校理应通过创新技术、人才输出等方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以招生名额为交换,就使自身陷入了与地方利益纠葛的泥淖,更背离了独立自主的大学精神。这也是为什么教育部划出“红线”,要求各部属高校在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不得超过30%的原因。

在教育资源分布失衡已成顽疾的今天,高等教育是底层群体向上流动的最重要机会。破解属地招生困局,以教育公平为最终指向的高考招生改革势在必行。以人口比例来制定各省招生计划的绝对公平虽然难以实现,厘清和切割高校与地方利益关系的任务也艰巨复杂,但破除地域藩篱并实行竞争性招录的呼声日渐增强,被视作高校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这方面可资借鉴的例子不是没有。韩国高考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同时为了兼顾地区平衡问题,采取“农渔村特别招生”和“机会均等招生”,这样,全国不同地区的考生都凭成绩说话,农渔村和贫困家庭的学生也能照顾到。事实上,我国不少高校针对中西部地区考生也有一定的招生比例倾斜,刚性的制度辅以柔性的“纠偏”措施,最大限度保证了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这样的改革设想也许还有疏漏,但不能因为担忧而裹足不前。面对属地招生的困局,“小修小补”的举措难以施展,要从根本入手,从顶层设计上推动高考改革乃至户籍制度改革。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