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能给村小一个操场吗?
www.fjnet.cn 2012-08-13 10:45 马长军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举国体制的效率已经被证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的社会功能不断延伸、拓展,对举国体制的关注,也就有了更多发展的视角。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体育界和社会各界对这个话题多有探讨。对举国体制的人力财力投入,是否应该更多地转向全民健身,就是一种观点。(《人民日报》8月9日) 举国体制使中国在奥运会等体育活动中金牌数名列前茅,看上去很美,叫人以为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了。但是,在闪闪发光的金牌背后,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全民健身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仍然停留在口号阶段,比如很多乡村小学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操场,即使在很多城市学校的操场上,生龙活虎的景象也不是很常见,体育活动开展得并不积极。 我们获得了很多金牌,但基本都是通过“拔尖”式的培养取得的,这样的体育“金牌战略”与全民健身明显是脱节的,跟应试教育中为了“成绩”,只管抓几个能获得高分的学生重点训练,对其它学生几乎放任自流,有什么区别?举国体制的“金牌战略”实质上也是一种应试教育,可以称之为“应试体育”。以这样的方式获得很多金牌,表面很光鲜,但不免给人一种虚胖的感觉。 如果以举国体制来发展学校体育,给每一所学校都建有标准的操场,配备足够的体育器材,哪怕偏僻的乡村小学也不落下,而且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阳光一小时”,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操场上自由奔放,更多地投身体育运动,全民健身从娃娃抓起,使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难道不比获得金牌更重要吗? 当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体育风生水起,我们就有条件开展校际体育比赛活动,青少年就不仅仅是眼馋电视上的运动会,也可以经常在身边看到运动会,会受到更深刻的感染,无疑会有更多的孩子爱上体育运动,加入其中。这也许更有利于发展我国一直处于劣势项目的某些团体体育运动,比如足球。以这样的基础,在更具有竞争氛围的体育环境中,选拔出的优秀运动员难道不是更具挑战性吗? 举国体制变成全民体育,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体育大国”的气氛,并为之自豪。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3]修操场求捐款究竟该打谁的脸?
- [ 05-23]小学修操场求捐款到底是谁的错?
- [ 03-22]操场之争背后的自私狭隘意识
- [ 03-21]操场只能看不能用折射教育的“鸡肋”
- [ 09-17]操场修房,学生身体何处伸展?
- [ 01-25]让小学生回到操场上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