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监管何时不再“剪不断理还乱”
www.fjnet.cn 2012-09-17 09:44 练洪洋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药品监管是一道多元多次的综合题,尚需拿出浴火重生的胆识,从更高层次,下更大力度,进行更富成效的综合治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15日表示,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个别企业和从业者为谋取利益而偷工减料、以劣充优、掺杂使假。药品生产经营链条上的任何一个质量隐患,任何一个安全缺欠,都有可能演变成质量信任危机,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不能有丝毫松懈。 曾经有一位专家说过,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而不是监管出来的。同理,药品也是生产出来的,生产企业及从业者当然是药品质量的“第一道防线”,这一道“防线”失守、“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想要把恶魔再关回“盒子”,就要花费百倍的努力,有时仍无济于事,因为危害不可逆。某些时候,“问题药品”的出现囿于技术,人为因素稀微,更多时候,并非如此。 “铬超标”是早前的例子,“地沟油”制药物中间体为近例。使用“铬超标”胶囊的药企被曝光之后,叫冤者有之,推诿者有之,狡辩者有之,就是不见有企业老老实实承认,并向公众道歉。被曝采购过亿元“地沟油”用作药物中间体的企业,事后居然说“不知情”。不要说比正常油脂,该企业采购的比“地沟油”均价每吨还低2000元,说“不知情”岂不是自贬智商?某涉案企业还以多少万职工吃饭来博取同情、要挟社会,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个别企业、偶然失足是个案,个案叠加则成普遍规律。责任一揽子归咎药企与从业者,对他们进行道义谴责、道德劝喻,根本不足以有效降低风险。我国药企屡现道德风险,应该承受怎样的背景追问?微观而言,相对于药品市场的规模、生产企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监管规模并未建立起来,薄弱、低效、滞后,毋庸讳言。而利益输送、权力寻租又在一定程度上削损了管理效能,遂使“监管跟着记者跑”成为常态。 再把眼光放远些,监管之义恐怕不仅止于药监部门。多头管理,九龙治水,药监也难以扛下所有的“罪”。譬如药品的“降价令”,本为老百姓“减负”,可惜政策传达到生产端时,企业要么采取消极政策——“见光死”,不生产低价药;要么为保一定的利润而偷工减料,抑或造假。再如现行招标制度,招标本应“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结果往往是价格第一,质量次之。如此规定,难保企业不铤而走险、违规操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之目的。“毒胶囊”及更早前的“齐二药”、“欣弗”等事件,皆与此有关。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之外,“我的地盘我作主”不能不提。随着药品生产分工细化、链条拉长,一种药品必须由不同地方协同完成,属地管理制造的流动性风险应运而生。如“毒胶囊”中的明胶来自河北,空心胶囊在浙江和江西生产,成品最后流向不同省份。有些涉案企业,还曾多年被当地评为“突出贡献”“重合同守信用”“纳税大户”等,简直就成了“财神爷”,别说地方主动查处,外部力量介入也不免受到当地种种明里暗里的掣肘。 国家药监局表示,大力推进和实施新修订的药品GNP,建立起更加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和更加完善的药品质量体系。这是必须的,但也是不够的,药品监管是一道多元多次的综合题,尚需拿出浴火重生的胆识,从更高层次,下更大力度,进行更富成效的综合治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8]药品监管不能适用“法海战术”
- [ 09-23]医药行业有待规范 药品监管无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