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不怕也是一种幸福

www.fjnet.cn 2012-10-22 09:14  刘林德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前几日遇到一件尴尬事。

下班路上,看到一位小女孩拖拽一件旧单人沙发,六七岁的样子,在一处上坡停下来,拖不上去。我很讶异现在还有家长让这么小的孩子做这种苦力,便上前去帮她的忙,手刚搭上沙发说了句“我来帮你”,小女孩竟然回转身怒目而视,开口呵斥起来:“你是谁呀?我不认识你。你走开。”

我并非不知道防范陌生人是现在孩子一项必要的社会认知能力,或许每一位家长都要谆谆叮嘱,甚至诉诸于恐惧的提醒。但警惕到这种程度,依然出乎我的意料。怪孩子太排斥吗?怪家长太小心吗?我得不出答案。我知道,我也必然会训练我的女儿具备这种能力,陌生人是潜在的伤害者,不能轻易接触。因为孩子的理解水平,我们没办法教他们辨别,只好一刀切,拒绝一切陌生人。

上周,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的是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技能化的倾向,提倡对儿童身体健康、情感、社会认知、科学艺术兴趣等方面的培养。粗粗浏览一遍,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我对《指南》基本上充满好感。在“社会”一项,《指南》也不免俗,特别强调要让孩子记住“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这就是说,在国家层面,承认了处处潜藏危险分子的不安全社会现实,虽然事实上大多数陌生人并不具有伤害性。

其实何止孩子呢,成人世界,有多少人不是对陌生人张着狐疑的双目。孩子的警惕是被灌输的,成人却是习得的,见得听得多了,或者敏感到条件反射,或者迟钝到裹一层厚茧。成人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变成了对孩子的教育训练,再成为孩子意识中的本能。

经常看到有报道和评论说,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管护,已经到了让人瞠目的地步,比如孩子学上在哪里,就把家搬在哪里,初中高中的孩子也从不敢让单独出门,到了大学甚至辞去工作陪军训陪读。溺爱被归结为主要原因,所以总在呼吁放手,但又何尝不是出于对社会的深刻的不信任呢?

无论父母自身,还是父母对孩子,惮于伤害和欺骗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恐怕还是情感冷漠,本能上觉得人与人之间是敌对和冷漠的,不存在坦荡、友善、互助这些光明美好的东西。陌生人之间如此,同事、熟人、亲朋之间,或许也并不例外。推开来,商场、官场、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大致也是警惕多于信任吧,所以我们特别喜欢用战争词汇来描述各种关系。在社会结构和人际情感被极度肢解摧毁的年代,甚至对子女、爱人也不敢寄托信任和依赖,奥威尔在《1984》里透彻的描写,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小说。

最近流行一句世纪之问,“你幸福吗”。在问题的设计者,这不是一句疑问,而是一句反问,补充完整就是“难道你敢说自己不幸福吗”。逻辑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即便你真的不幸福,但倘若你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年代,你会更加不幸福,因此你没有理由不觉得幸福。

这是一种绕口令,绕晕了你就幸福了。幸福是什么,很大程度上讲,幸福就是不怕,就是周围是亲切和善的笑脸而非凶残寒冷的眼光。一个人从小到大,时时警惕,处处防范,半夜听到敲门,想到的不是谋财害命就是拆房揭瓦,幸福感能强烈到哪儿去?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人人都紧绷恐惧和拒绝的神经,肯定就会缺少舒展挥洒的心灵、想像奔涌的创造、如沐春风的暖意,这真是大不幸。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