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看淡美国大选的中国议题

www.fjnet.cn 2012-10-25 07:05  付小为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当地时间22日,奥巴马和罗姆尼进行了总统大选前的最后一场公开辩论。本次辩论以对外政策为主题,“如何应对中国崛起”作为5项辩题中的最后一项出现,这也是中国议题首次成为美国大选辩论独立辩题。

实际上,两位候选人已在此前的不同发言中多次提及中国。相比之下,本轮辩论并没有火力全开地抨击中国,也绕开了一些敏感问题。不过,由于中国议题首次进入独立辩题,这一消息还是引起了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

美国大选有“中国元素”早已不是新鲜事。从最近十多年的历次换届选举来看,中国议题越来越固定地出现在诸多议题中,且大有增加之势。尽管对于美国总统候选人讨论中国,国内甚至大致可预期和研判,但一些针对中国的极端言论和夸大表述,仍然可以不时撩拨国人的情绪。尤其涉及中国的某些争议事项,在中国国内掀起的波澜可能还高过处在选举纷争中的美国。

应当说,选举期间的参选者言论往往有着一定的“表演”成分,用短小精悍、情绪浓重的说辞最大限度地调动选民。在双方政见差异不大,选民投票意愿不高的情况下,为吸引外界关注,这种方式会更为频繁地出现。某种程度上,大打“中国牌”、“炮轰”中国的出现,是迎合选战的一种政治策略。参选者当下的表述充其量是个人的一时观点、看法,并不能与其日后的对华政策划上等号。

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正与日俱增。这意味着面对眼前的多极世界,任何其他国家都不能忽视中国这个重要的一极,这包括了成为别国政治讨论、政治决策的衡量对象。中国强调并致力于和平崛起,却不代表这一主张一定会得到国际社会一致认可。需要理解,地缘政治等因素可能让“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地方仍有市场,但它并不影响中国同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层面的正常交往。

曾有过一段时间,国人对来自海外的批评异常敏感。外国学者的某个论断、议员政客的个别言论,都可能引起社会广泛层面的愤怒和驳斥。在客观理性、明辨反思尚未迈开脚步时,一些情绪化的“反击”、喧嚷便已开始行动。如今,我们逐渐习惯不同的理论来解读中国,对于少数刺耳的声音,反应也不会似以往那么激烈。不过,仍要看到,在此方面我们还不是那么自信和沉着。一方面,我们依然渴望不同层面的溢美之词涌进;另一方面,我们仍无法摆脱在情绪上被少数言论“牵着鼻子走”。这种情况在民间层面尤甚。它可能是特定历史留下的印记,带着对不同国家的刻板化定位和脸谱化主张,又带着急于树立自身的地位和形象的焦虑。

对照中国议题与中国人间的情绪关联,我们看到一个新兴国家如何被关注,以及我们怎么看待这种关注。我们应该习惯于走上国际社会的前台,听到更多的声音,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同的国际反应,提出自己的发展主张,承担一个大国应负的国际责任,坚持国家在国际上的正当利益。相信那些“杂音”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干扰会越来越小。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