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社区健身器材重建设更要重维护

www.fjnet.cn 2012-11-03 08:08  李  龙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健身器材进社区,本是好事,但一旦管理不当,“超龄服役”、“缺胳膊少腿”,就不是健身,而是伤身了。公共健身器材为何遭遇“短命”困局?一方面与市民的公共素养脱不开关系,毕竟有不少器材是人为损坏,因而市民在规范使用时,也应多点爱护意识;另一方面,恐怕还是与管理不善有关。健身器材进了社区,不等于就完成了使命,不但要管理,还要承担维修责任,否则连掉个螺丝钉都找不到人维修,那久而久之,健身器材就很容易成为摆设。

而要追究管理不善的原因,权责不清是“罪魁祸首”。比如说,有市民反映,公共健身器材出了问题,去找物业,物业让去找社区或街道,街道又牵扯上体育部门,而体育部门又说,东西赠出后管理权已移交。

究竟该找谁?《全民健身条例》明确规定: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应当对该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配置的全民健身器材明确管理和维护责任人。这意味着物业、社区、街道、园林管理部门应该承担管理责任。可问题又来了,园林管理部门还好说,物业、社区、街道没有专门的公共健身器材维修基金,让它们如何维修管理?

笔者建议,不妨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由社区具体操作,然后政府向其购买服务。公共健身器材的建设、管理、维修都交由社区,由社区服务组织运行。政府可以从体育彩票的收益中成立专门的全民健身基金,向社区购买这一服务,如此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体现。而且政府向社区服务组织购买服务,既可以带动社区的就业,又是政府职能下放社会的应有之义。这样也就解决了公共健身器材“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让健身器材“动”起来。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