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契约”也有“诚信滞纳金”
www.fjnet.cn 2012-12-04 10:49 连海平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据报道,15年来,佛山一大型上市房地产公司创始人每年拿出100万元或200万元,资助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受助学生只需签订一份“道义契约”,承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回捐助学金和利息即可。已有6999人接受了资助,仅306人履行“道义契约”。 6999人签过“道义契约”,接受过资助,只有306人回捐、还款,让爱心延续,“牙齿当金使”的只有4%,其余的都装聋作哑,视“道义契约”如无物,不禁令人感慨系之。考虑到他们是大学毕业生,未来的社会中坚,他们如此不珍惜个人诚信,社会诚信从何谈起? 不可否认,在96%的“老赖”当中,确实有些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衣食足然后知荣辱,身无余钱,自顾不暇,何来回捐?但绝大部分并非如此,大学毕业数年,最长已有十来年,连3000元、5000元都还不了,是说不过去的。最根本恐怕还是意识问题,“道义契约”没有“滞纳金”——没有经济责任、没有惩处条款、没有时间限制,完全依靠内心深处对诚信和道义的坚守——于是许多人选择了遗忘。 人在做,天在看。虽然,没有人逼迫你还钱,但你签了契约、立下字据,又不回捐还款,等于你的道义与诚信只值区区三五千元,值得吗?立信很难,毁信却很容易,那些签了名字的人,都应该掂量一下,算一算账。一些人,谴责他人的不诚信行为,头头是道,大义凛然,轮到自己时,却往往为了蝇头小利而选择失信,置道义与责任于一边,呈现严重的分裂,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许多大学毕业生视个人诚信不值三五千元,值得全社会反思,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近20年的学校教育,上过多少思想课,考过多少品德试,结果为何总是如雨打芭蕉,入不了脑?除了社会诚信大环境,学校教育是否也应该比过去更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呢?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10-30]透支11万需还44万,合理性何在?
- [ 10-30]生意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