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早读的“减负”太粗放
www.fjnet.cn 2013-02-27 09:59 郭杨阳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新学期新气象,厦门史上最严减负令明天起生效,新规主要包括4项内容。首先是取消早读,小学阶段不得要求学生8点前到校;初中阶段不得要求学生7:40前到校。(2月26日《海西晨报》)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有了厦门史上最严减负令,这首耳熟能详的《上学歌》,估计要成为历史了。 减负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众所周知。成长的快乐远比知识的粗放积累更重要,这已成当前的教育共识。先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再让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进而养成快乐学习、自主积累知识的习惯,这是减负的要义之所在,也是减负必然的着力点。但是,从上学的作息时间、作业数量等方面进行硬性的规定,如此减负未免太过粗放,达不到减负的目的不说,还很有可能违背教育规律,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日之计在于晨”,千百年来读书人早起朗读、背诵,朗朗书声飘过乡村、街市,这是再亲切自然不过的“晨景”,怎么能一纸禁令说取消就取消呢?按照新规,中小学生不需要早起了,生物钟突然被打破,迷迷糊糊来到校园,学校的正常课程表也需要重新安排时间,如此,又怎能井然有序地开展教学? 虽然,表面上减负正在走向“史上最严”,但身怀龙凤之志的家长们未必肯坐等政策安排。学校里边不布置过多作业,早上上学也不用早起了,必然会有许多家长为孩子开小灶,找各种各样的补习机会。光是取消奥数挂钩升学这一项,就已经闹得剑拔弩张,取消早读、减少家庭作业真能那么容易付诸实践? 教育资源有限,升学与否又取决于应试能力,此大格局不变的背景下,任何形式的减负都显得粗放。不从问题的根本着手,只是减少学生的上课时间、做作业时间,如此粗放型减负还很容易演化成教育主管部门的“想当然”——减负目的难以达到不说,还很有可能造成既有教学秩序的混乱。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02-27]学生减负是一项长线工程
- [ 02-01]“7至18时留校”是为家长减负
- [ 01-15]减费没减负
- [ 10-09]鼓浪屿成“垃圾屿”急需减负
- [ 09-25]法国总理吁“宽限”希腊 向其释放“减负”信号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