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美丽中国”从公开环保家底开始

www.fjnet.cn 2013-03-15 06:54  杨于泽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从“两会”上传来两条消息,一条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参加江苏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科学发展要把生态作为一个标准;另一条是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有关我国地下水污染情况的调查结束后,会全面向社会公布。现在有一个治理规划,已向国务院作了汇报。

环保部愿意公开我国地下水调查数据,很好。此前关于“国家机密”的说法,引起了争议,公开地下水调查信息将构成我国环保信息公开的一个进展,应该是没有疑问的,这使公众对我国环保信息的公开抱有新的期待。

当前环境保护是一个社会热点,它反映出来的不是某种社会趣味,而是我国的环保问题到了集中爆发期的现实,公共环境事件层出不穷。“两会”前波及全国的雾霾现象,山东潍坊企业向地下排污传言等,凸显我国环保形势严峻。

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政府也把治理环境污染提上了议事日程,这都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要参与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前提是对国家的环境家底知情。只有知情,他们才有环保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并见诸日常的行动。当然,目前每个人并非没有切身的经验与感受,但也不乏有人在给他们“减压”,希望他们在环境问题面前淡定一点。

有关部门拒绝公开某些环境污染信息,或许自有某种难言之隐,比如我国土壤污染范围广、重金属污染重,污染很容易迁衍到各种食物中,一旦信息公开,可能引发公众恐慌。不公开,大家不恐慌,但这枚硬币的另一面是公众对环保的麻木。不打一场环保的“人民战争”,单靠政府,其实很难达到环保目的。

显然,如果政府的环保决心大,要有所作为,就应当全面公开所有环境污染信息。去年国务院高层“力排众议”,指示环保部门实施PM2.5数据公开。现在环保部表态,将公开地下水污染调查信息。而土壤污染信息与农牧业、与大家的吃饭问题息息相关,公众有知情的强烈愿望。鉴于土壤污染的全国性调查早就基本结束,信息是现成的,更应予以公开。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公开我国环保的家底很可能利弊相随,比如知情的民众可能物议纷纷,对环保部门将形成巨大压力,但民意压力也可以变成政府推动生态建设的动力。没有压力,政府部门有了转圜空间,就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安排环保的进程,但它带来的很可能是推诿、拖沓和低效。但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拖不起了,任何鸵鸟心态只会使问题不断积累,进一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总成本。

现在是自我加压的时候了。让公众看到真实的问题,让企业看到自己沉甸甸的责任。危机感可以把大家凝聚起来,并通过某种形式的组织与动员,向着“美丽中国”的目标出发。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