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北大农村新生14.2%,教育何时能公平?

www.fjnet.cn 2013-09-02 11:09  黄国胜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长期以来包括北大在内的很多大学都对农村生源比例闭口不谈。今年,北大招办正式对外公布了该校的农村生源比例。今年,北大共招收了3145名本科生,农村生比例达14.2%,较去年增长1.7%。近两年,北大本科生中,农村学生比例每年以2-3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上升。(2013年9月1日京华时报)

又到一年一度开学时,多少农村家庭的学生,只能望校兴叹了,谁让你的成绩不如人呢?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打工、赚钱、娶妻生子,沿着父辈的路走下去,多少年少的他心甘吗?今年又会有多少农村学生放弃高考呢?成绩不好,这难道都是学生们的错误吗?

研读北大的通报,北大对此有欣喜之感,笔者却无法高兴,从北大的招生情况来看,农村新生的比例只占总数的6分之1多一点,而至2011年农村和城镇的人口基本持平,在这以前都是农村人口大于城镇人口,就这样的招生比例,还是中央相关会议要求以后的情况。今年5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今年将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

进步是显然的,但同时也曝露出问题的严重性,或许这就是各大院校不愿意公布农村生源比例的主要原因吧!

其实教育的不公平何处不在呢?其根本原因很简单,有了高层次教育,就意味着可能有很好的工作职位、优厚的工薪报酬,还有令人向往的职业前景。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说:“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伟大工具。”然而,当今的教育不公平,却又沦为严重阻碍实现社会公平的工具。在今年高考前夕,《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农村学生弃考传递出一个信号,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会代际传递,一代穷世代穷。

早在2007年就有媒体将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列为10大教育不公平之首,而如今,情况是否改观呢?

愚以为,当前,城乡公平仍然严重缺失,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在很多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还得不到完全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就是入学,也是低劣的教育;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坐在危房中读书的现象并没有杜绝,正规教师严重短缺,很多学校充其量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反观,在城市中的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着各种教育。

2011年4月30日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有网友发帖反映,广西都安的一个教学点教学条件艰苦,只有一名老师,四年来学生们在危房中上课,用棺材当板凳。同样的报道是四川省平昌县一小学校舍用木棍支撑,51学生危房中求学;而早前更有报道,山西百余名小学生危房中上课签下“生死合同”,这一切都让人心酸、感动又愤慨。

过去的人们要求是“人人有学上”,现在的要求是“人人上好学”。而最不公平的是,是由于有重点学校的存在,就有了政府高投入,同时也就就产生了靠权、靠钱、靠关系来升学,如果说靠分是公平的,其实也不完全正确,那也只是相对公平,你在城市,我在农村,你在重点学校,我在一般学校,教学设施、师资水平都不一样,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水准相差十万八千里,从小学开始,一个台阶赶不上,个个台阶都赶不上,何来的竞争?何来的公平?这是铁定的事实,谁能否定得了呢?

而另一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学子们,近年来,外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难以参加中、高考是个全国性问题。关于北京享有高考特权的言论沸沸扬扬,认为北京的“高考特权”已经对中国的高考公平产生了严重影响。一个主要的体现就是北京的录取线低,比有的地区甚至低百分以上,北京的考生能占了很大的便宜。

可喜的是,国家层面已对教育公平有着清醒的认识。8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指出,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始终把教育和科技放在全局性、战略性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

掌握知识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有利社会文明得以延续、道德规范得以遵循。每一个人在受教育机会和权利方面的竞争,就是其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竞争,唯期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人们心灵,所有的人都能在一个公平的起点上起跑!让我们在众声喧哗中寻求更大的公平吧!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