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遏制催生“空城”的政绩冲动

www.fjnet.cn 2013-09-11 15:52  李力言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空城”、“鬼城”不时出现,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的一大隐痛。这些新区、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投资更是不惜血本,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结果却打了水漂、背了债务,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烂尾工程,成了地方发展的绊脚石、老百姓眼里的伤心工程。

“空城”是盲目造城导致的恶果。反思这类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政府主导色彩浓厚,行政推动力强劲,一些官员为了建新城、上项目,使出了浑身解数,用尽了各种招数。这么做,固然有加快发展的初衷,但一味贪大求快,不顾实际地乱铺摊子,更重要的还在于政绩冲动的作用。长期以来,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和考核机制驱动下,一些地方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好看的经济数字,盲目建设投资,热衷招商引资,不管什么项目,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甚至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那些耗资巨大的空城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考核机制就是指挥棒。用什么样的指标考核政绩,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政绩,干部就会相应地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政绩,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发展。遏制盲目造城之风,关键是要改革政绩考核体系、转变干部的政绩观,把政绩冲动的负效应,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正能量。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改进考核方式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这样的改革理念,无疑是破解“GDP至上”政绩冲动的治本良方,如何在实践中真正落实、知行合一,还需要各地因地制宜,进行细致而有效的制度创新。

有激励机制,就得有惩罚机制。空城现象频出的背后,是一些“三拍”干部的不良作风与作为。他们在工程上马时习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事后就拍屁股走人,留下的烂账却不闻不问。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却还官照做、职照升,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就势必形成“破窗效应”,让更多干部肆无忌惮地去追求所谓的政绩,陷入盲目造城热中而不能自拔。

因而,遏制“空城”现象,必须建立和完善问责机制,拉起决策失误、蛮干出事者必受追究的高压线,才能形成强大的倒逼压力,促使各级干部加强科学论证、周密谋划,自觉尊重规律、倾听民意,从而趋利避害,把新型城镇化之路走好走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