猥亵女童被误传背后的信任与偏见
www.fjnet.cn 2013-10-10 07:55 赵 强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如果少了些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信任,多些贴标签、分人群的偏见,纵有善的居心,好的开始,也会将善举变为恶行,好事办成坏事。 10月6日,重庆市云阳县人和街道发生一起猥亵女童案。后该案被误传为河南人到当地拐卖儿童,从而引发群众围观,涉嫌猥亵的男子朱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假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新闻描述就是一切的话,这起现实中的群众围观,本来也是一桩好人好事。然而,很快事情就起了变化。充满正义感的围观群众,不仅又报警将数名外地河南人控制起来,更将另一位河南人围堵在一家面馆里,连民警都不让带离。事后,经过警方审理、调查,那5名河南籍男子,均不过是首次来云阳县做生意的流动商贩而已。按网络流行语来说,这5名河南人属于“躺着也中枪”。 再看围观群众对他们实施有罪推定的理由,竟只是见到他们开的面包车是河南牌照,外地口音的话语中夹杂着“卖吗?卖吗?”的语句。如此单薄的依据,竟然引起轩然大波。5名河南商贩,卷入是非,甚至短暂失去人身自由,造成的伤害绝非网络“躺枪”可以一笑了之——事已至此,可以说,一次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演变成了一次伤及无辜的群体暴力事件。 缘何善始却未能善终?表面上是因为群众轻信了谣言。但说到底,无非与两个词有关:信任与偏见。受害小女孩家长和他们邻居间,无疑是信任的,才能一起去解救其他女孩并抓捕犯罪嫌疑人。围观的群众,也在参与抓捕的行动中,建立起了彼此信任。这是种熟人式的信任,由于建立在情感与行动而非独立思考的理性基础上,同时也相应地形成了对陌生人的怀疑和不信任。所以,当耳边响起外地口音,一旦有人产生了怀疑,就会在群体内迅速传播并被确信,而连起码的质证都会被省略。到了后来,连警察也带不走他们所怀疑的河南人,实际上表明他们对自己报警求助过的警察也不信任了。这进一步证明:陷入正义狂热的盲目信任,是排他的,是种轻信,而非真正的信任,相反是信任的壁垒。 而这种信任壁垒的筑就,离不开的一项基础就是偏见。邻居、熟人、本地人,目标一致的同路人,容易建立起信任;陌生人、外地人、乃至具体到河南人,以及和己方意见不一致的人,则难以有信任。在这桩乌龙事件中,两种情形都被证明是偏见:残害女孩的其实也是本地人,而5名外地人则完全无关与无辜。 现在,很难说是因为缺少信任而产生了偏见,还是因为偏见削弱了信任。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少了些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信任,多些贴标签、分人群的偏见,纵有善的居心,好的开始,也会将善举变为恶行,好事办成坏事。 本报特约评论员赵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7]自卑男子谎称体能测试猥亵女童和男孩
- [ 06-25]小学校长涉嫌猥亵女童被刑拘 教育局长称觉得丢人
- [ 06-17]穆棱男子为"转运"村边猥亵女童被抓
- [ 06-07]河北一小学教职工猥亵女童 1人被批捕1人被刑拘
- [ 06-07]河北两名六旬教工猥亵女童 警方刑拘1人调查1人
- [ 06-07]两名六旬小学教工涉嫌多次猥亵女童
- [ 06-07]河北两名六旬教工猥亵女童 警方刑拘1人调查1人
- [ 04-14]保洁员猥亵女童遭拒被骂流氓 锤杀后抛尸获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