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别老想着与诺奖得主攀亲戚

www.fjnet.cn 2013-10-16 07:49  王石川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结果14日揭晓,由美国人尤金·法玛、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共同分享。三位经济学家中,罗伯特·席勒与中国关系密切,曾多次到访中国,并多次提及对中国房地产的看法,称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

诺奖得主的名单一公布,不少中国人往往关注谁是得主,接下来便关注得主与中国有没有关系,而不去关注他们为何获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诺奖的压轴戏,也是最后的悬念,获奖名单一公布,有人发现汉森是“中国台湾中经院”创办人兼首任院长蒋硕杰的女婿,又是一片欢呼声,似乎比中国人获奖还开心。

这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席勒与中国似乎有点“渊源”,比如多次谈到中国的高房价。2009年12月到深圳出席某企业的活动,答问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得非常热,但是也有一些必须要警惕的现象,在深圳,房地产非常热,房价高居不下。”并举例称,上海的房价,基本上是一个普通人一年收入的100倍,而在美国加州,要花8年的总收入买房,“我们就觉得太高了”。2011年,在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年会上,席勒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再次谈到房地产问题,并直言中国房地产存在泡沫。

也许这是危言耸听,也许这是错判,但席勒并非信口开河之辈,他有过多次精准的判断。比如,2006年,他预言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将破灭,结果第二年美国确实陷入次贷危机的风暴;早在2000年,他出版著作《非理性繁荣》,开卖时美国股市就出现暴跌。当然,预测美国准,不等于预测中国准;更何况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没有泡沫,无需别人预测,我们自己心知肚明。问题在于,不管席勒预测得准不准,我们都不能当成耳旁风。

此外,我们还需自问,经济学在中国是一门极其走红的显学,中国经济几十年来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为何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获得诺奖?据说,杨小凯、张五常曾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提名,尚待证实,但没获奖却是事实,原因究竟在哪?进而言之,中国人获得的诺奖为何少得可怜?特别是为何没有一人获得物理、化学这样的诺奖?

地小人少的比利时是不折不扣的“诺贝尔奖大国”——除了1个文学奖、4个和平奖,截至2013年,共有6位比利时人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项,平均每百万人中就有一人获奖,这一比例在世界名列前茅。有论者解析道,原因有四点:第一、思想和学术自由。第二、历史积淀深厚。第三、科研工作者热爱自己的工作。第四、科研经费只用于科研。而我们迄今没有一个人获得物理、化学和生理学或医学奖,又是什么原因呢?

王石川(江苏 职员)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