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制止伸向医生的拳头?
www.fjnet.cn 2013-10-28 08:17 李 龙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如何拯救医患关系?固然需要重拾社会信任,让医者仁心成为患者信任的基石。从根本上说,唯有彻底医改才能解决医患关系的异化。 25日,浙江温岭市发生一起患者持刀刺杀医生并造成1死2伤的悲剧。据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此前为该院患者,对其之前在该院的鼻内镜下鼻腔微创手术结果持有异议。而就在事件发生的前几天,广州广医二院的三名医生遭到死者家属的无理殴打致重伤。频繁发生的医生被打、被杀案件将紧张的医患关系再次暴露无遗。 医患关系曾是社会关系中最亲密也最有人情味的关系之一,曾几何时,即便是背着一个小药箱、行走在中国穷困农村里的赤脚医生,也让人肃然起敬。可是令人尴尬的是,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医患关系却变得如此脆弱、可怕。面对温岭杀医血案,人们在谴责行凶者丧心病狂的行径之时,也不由得扪心自问:究竟是什么让医患关系变得如此紧张?又该拿什么来拯救脆弱的医患关系? 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然而当医生的生命安全在患者面前都得不到保证时,又何谈救人?因而,纵使有再大的医患纠纷、医疗事故,任何患者都不该以极端的方式泄愤。而且有一点也必须认识清楚,哪怕医疗技术再发达,也有治不好的病,也有救不了的人,医生是人而不是神。因而,即使术后有问题,也不该对治病的医生拳脚相向。 当然,也许有人说,现在有的医生只知道多开药、多做检查,并没有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确实,类似医生在剖腹产手术时接电话、切掉产妇子宫,退休医生坐诊、与医托一起欺骗患者的负面新闻,暴露了一些医生背弃医德、见利忘义的医德滑坡现象。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下大多数医生都是尽心尽力为患者看病的。以此而言,医患矛盾冲突的加剧,一方面是社会普遍缺乏信任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现行医疗体制不合理的“牺牲品”。 如何拯救医患关系?固然需要重拾社会信任,让医者仁心成为患者信任的基石。但构建社会信任不是说的那么简单,在杀医案频发的今天,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变紧张的医患关系。不可否认,相关部门也在为此行动。比如说前不久,针对频繁发生的“医闹”事件,卫计委和公安部要求医院每20张病床要配一名保安。且不说此规定能多大程度上保护医生的安全,仅就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恐怕很难从根源上解决医患矛盾,说不定反而会加剧双方紧张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唯有彻底医改才能解决医患关系的异化。就当前而言,改变“以药养医”的畸形体制,让医生凭技术吃饭,让患者尊重医生的劳动,显得十分必要。眼下,在医疗卫生领域,护理、诊疗服务的收费与成本并不成比例,甚至出现价格倒挂,逼得大部分医生不得不开大药方、大检查。如此一来,一方面,医生自己的技术和服务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患者对医生也难以信任,总以为医生是在过度治疗。 因而,提高医生的诊费,让医生以技术和服务养活自己,并对自己的技术和服务负责,而不是靠开药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既能降低虚高的药费,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又能赢得患者的尊重,重拾医患之间的信任,当是个良方。放眼世界,医生都是靠技术吃饭,只有中国医生仍然在靠卖药生存,其信任度难免降低。尽管这几年医改也在朝这个方向改进,但进度太慢、力度太弱。一项最新医师执业状况调查显示,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医不过二代”现象的出现,也在提醒着我们,改变医患关系,重塑医生职业的神圣性,迫在眉睫。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8]媒体称“医不过二代”投射代际传承断裂
- [ 10-28]媒体称医患关系恶化非单一成因促成 只能耐心调养
- [ 10-28]改变医患关系需“跳出医疗”
- [ 10-28]医患关系只能耐心“调养”
- [ 10-28]“医不过二代”投射代际传承断裂
- [ 10-27]医务人员生存环境堪忧:78%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
- [ 10-27]三问浙江温岭杀医案:手术纠纷为何一年半没解决
- [ 10-24]医院保安数量新规引热议 专家:医护人员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