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记者在广州几家商场、超市、食品店走访采访了解到,很多进口食品存在标识不全的问题,有的进口食品,外包装上通身全是外国文字,丝毫没有中文字样。(12月8日,中国广播网) 倘若不是这位记者将实情报道出来,恐怕还有好多消费者会被这些“进口食品”的华丽外衣所迷惑。同样是商品,贴上洋标签,就价格倍增,洋标签何时成了商家牟利的工具?为了捕捉人们的猎奇、从众等心态,生产厂家真可谓煞费苦心,靠密密麻麻的洋文来迷惑消费者,倘若再加上生产厂商地址和联系电话,恐怕就真的可以以假乱真了。 可假的终归是假的,看看那些堂而皇之上架的进口商品,除了贴有看上去像天书似的洋文外,有关食品的经销商地址和电话一概没有,这种食品跟“三无产品”有什么区别?试想,一旦产品质量出了问题,消费者恐怕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到。尽管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完整的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但遗憾的是,商场、超市、食品店还有相关监管部门却装起了糊涂,置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让这些问题食品大行其道。这一方面误导了消费者,另一方面,也给正规产品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对于问题食品堂而皇之的上架,地方监管部门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倘若相关工作人员稍微懂点法、用点心,这些问题产品估计也就会早早下架,相关厂家也会被勒令停产检查了。地方监管部门揣着明白装糊涂,当然是放纵违法,往深处追究就是渎职、失职。从另一方面看,这又何尝不是其监管水平低下的表现呢? 要让这些问题食品退出市场,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市场监管部门和商场、超市一定要严格把关,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标识严格检查,不管是“中国制造”也好,进口食品也罢,质量和安全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是先决条件;其次,地方政府部门要引导消费者树立维权意识,让消费者购买正规商家生产的产品;再次,地方政府应鼓励地方特色产品的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开发产品、树立品牌意识,严厉打击盗用洋标签进行牟利的不正当行为。 |
相关阅读:
- [ 12-03]质检总局:10月份共截获不合格进口食品194批
- [ 10-12]合生元进口原料大肠菌群超标 被全部退货
- [ 09-27]质检总局: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
- [ 01-28]糕饼乳品和酒类成去年中国主要不合格进口食品
- [ 11-06]层层加价
- [ 11-05]进口食品翻价数十倍利润惊人 国人消费观念引反思
- [ 06-05]六上“黑榜”,依云水有无问题?
- [ 05-30]国家质检总局公布进口食品化妆品抽查结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