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地铁调价“决不拍脑袋”需“公开”支撑

2014-01-24 15:39  余明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对于备受百姓关注的地铁票价调整问题,昨日在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顺义代表团全团审议后,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铁票价调整涉及两三千万人的利益,不是我们坐在屋里定一个数,拍脑袋就行了。现在每天1000多万人坐地铁,800多万人坐地面交通,这么多的人,价格改革后,会是什么导向?是吸引了更多的人坐地铁,还是地上地下均衡了?这些都要算账。但可以说的是,绝不拍脑袋,绝对要赢得多数人的赞同,这是我们进行价格改革的前提。”(1月17日《新京报》)

客观而言,李副市长关于北京地铁的有关分析很有专业味,而且地铁调价“决不拍脑袋”的承诺也掷地有声,应该得到掌声。但网民对此要么无言以对,要么阴阳怪调。不信任、不放心之情溢于言表。

笔者以为,这也不能怪市民不理解。毕竟,让群众多出钱的事,算不上什么上“好消息”。更为重要的是,尽管领导有“决不拍脑袋”的承诺,但以往的公开征求群众意见的一些定价行为——价格听证会最终都变为涨价会,尤其是价格听证会中间的一些程序不透明,令人印象深刻,不得不多一份疑虑。可以说,群众今天的不信任,就是以往“经验教训”自然而然的反应和流露。

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恢复群众对价格调整及领导承诺的信心和信任,就要以“公开”来应对。一是调价方案要公开征集。以往,各地不同的定调价方案,基本上都是先在各地价格部门“闭门”的基础上制定出来,而后再供群众或听证会人员选取。即便方案不合理,我们也只能“瘸子里面挑将军”。这种流程有裹挟民意之嫌,并没有尊重和维护群众的权利和利益,更从根本上抹杀了群众发表意见或决定方案的权力。

二是对听证会代表的选取要采用公开征集的办法。人们之所以对价格等听证会不满意,甚至不信任,虚假听证是主要症结之一。而群众之所以屡屡质疑价格听证会的真实性,则是“听证帝”等所谓听证专业户所致。由此,听证代表的选取就该透明,或可像抽取机动车指标等一样,公开受理听证申请,公开选取各类听证代表。

三是公开听证记录和定价成本。听证会开没开、效果如何、意见怎样,最终部门的定价意见是否听取群众等,在公开的听证记录面前,一切一目了然,避免争议。而成本是各种商品定价的主要依据。公开定价成本,可有效避免定价暗箱操作的嫌疑,更重要的是,把商品定价对群众做公示,可有效遏止成本提供方随意提交项目,虚太成本的可能。

四是公开决策过程。在商品成本、听证意见等公开收集的基础上,公开价格等主管部门最终确定价格的过程。可以将领导集体决策的影像通过一定渠道公开发布,或者对会议的决策记录进行公布。

公开是最大的防腐剂,是群众信任的基石,也是改变群众不信任的不二法门。一项价格决策,从初步意见,到意见集中,再到决策出台,一切都来自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真正把群众作为决策的主人,把决策的每一步都放在阳光下,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做出最优最符合民意的决策。否则,仅靠领导的一句“决不拍脑袋”承诺,是换不来大多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