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成污染大户保护伞”——这条报道之所以格外令人揪心,是因为所报道的问题园区集中出现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而产业转移正是延续我国成熟制造业生命周期、维持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经济周期的变动又将加大环境最为脆弱的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内在冲动。 产业转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中原王朝的移民实边和充实京畿,到新中国前几个五年计划大力建设内陆地区工业基地、大三线建设,以及从上海向北京大规模迁移服务业店铺,再到上世纪90年代的“东锭西移”,产业转移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时至今日,推动沿海成熟产业向国内条件具备的欠发达地区转移之所以再度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因为借此可收一箭三雕之效: ——利用欠发达地区相对较低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化解成本上升带来的国外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赶超压力,延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的生命周期。 ——缓解发达地区用地紧缺的瓶颈约束,实现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并缓解乃至消除因房地产资产价格飙涨而造成的产业空心化和蜗居、蚁族等社会问题。 ——改善区域发展失衡,消除由此而产生的经济、社会乃至国家安全后果。 正因为如此,今天的中国产业转移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我们需要格外强调:如果没有伴随着相应的环保水平提高,这种产业转移就会同时沦为污染转移;而中西部的环境容量比东部沿海要小得多,遭受同样规模的污染后更难以恢复,西北地区尤其如此。 对这一点之所以需要强调再强调,是因为经济周期的变动正将初级产品行业占比较大的西北地区推向不利境地,面临萧条威胁的西北地区有着更大的压力在于招商引资时饥不择食。 改进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工业园区的污染防治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园区的产业集聚特点本身又为治理污染创造了较好的前提条件。毕竟,与分散的污染源相比,集中的工业区能够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实现治理污染的规模经济,从而大大降低治污成本。只要理顺管理体制,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西部重现和保持秀美山川。 |
相关阅读:
- [ 09-02]百年小学为何险些败给招商引资?
- [ 07-25]招商引资不能凭“马甲”
- [ 08-06]招商引资莫搞成“政绩工程”
- [ 07-30]重奖酒店:扭曲的招商引资
- [ 03-02]招商引资规定中“当地因素”是什么因素?
- [ 01-06]招商引资不能只靠喝酒
- [ 11-18]挂职干部为何多分管招商引资?
- [ 07-29]马云雕塑:招商引资的招牌而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