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了国事访问,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这是中国为推进大国关系所采取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习近平主席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声音、描绘了中国未来,这也赢得了世界对中国的更广泛、更深层的理解和支持。 欧洲在今年中国外交议程中被排在了优先位置,习近平主席访欧不仅清晰表达了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政策主张,同时也开辟了中欧关系新的历史篇章。荷兰是欧洲的门户,访问荷兰是中国国家元首对荷兰的首次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访问法国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访问,两国将携手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德国是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锚”,中德合作一直领跑中欧合作,访问德国对加强中德关系、中欧关系意义重大;比利时是欧盟总部所在地,被称为“欧洲心脏”,访问比利时将深化两国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也是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到访,既是中国支持教科文组织的强烈信号,也是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强烈信号;访问欧盟总部同样是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到访,不仅赋予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的战略内涵,双方也将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法国总统奥朗德评价这是一次“伟大”的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认为“这是我们的荣幸”,比利时首相迪吕波表示这是“进一步加深两国关系的契机”……从这些评价中,不难看出习近平主席访欧取得的积极成效,不仅深受到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欢迎,同时也为中欧合作、国际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欧之所以备受关注,除了中欧关系的重要性之外,还与外交方式的创新分不开。在高密度的访欧行程中,既有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外交”安排,比如领导人正式会谈、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等;还有更接地气儿的“公共外交”安排,比如发表署名文章、个性化演讲、谈足球、观熊猫等。这一次的“公共外交”让人印象格外深刻,习近平主席分别在四个到访国的知名媒体上发表了四篇署名文章,不仅介绍了中国与到访国的传统友好关系,表达了中国深化双方合作的良好愿望,同时也向当地民众推介了中国国内的政策主张,重点是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梦。这样的外交设计更加面向当地民众,既可以让中国声音得到客观准确的呈现,也可以增进当地民众对中国政策的理解和认同。除了外交方式上的创新之外,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鲜明特点,那就是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内容,不仅传递出了中国声音,同时也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核安全峰会上,首次全面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首次向世界展示中国自己的文明观,强调让中华文明同世界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和平发展观,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形成的自觉选择,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这些有针对性的演讲,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文明、负责的大国形象,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现这样的“新狮子形象”,这也让世界对中国多了一分理解、多了一分支持。 |
相关阅读:
- [ 04-02]欧盟为何支持中国加入“服贸协定”
- [ 04-02]展示中国气质 架设中欧之桥
- [ 04-02]欧盟为何支持中国加入“服贸协定”
- [ 04-01]“世界的河流,将汇入中国梦想”
- [ 04-01]融入世界的中国要有强大舆论场
- [ 03-31]浅谈克里米亚背后的中国意义
- [ 03-31]中国睡狮 醒来正当时
- [ 03-26]中国式教学需要新鲜血液激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