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元素的融入,“校园经济”已从初期兜售IP卡、开设“地摊超市”,发展到电商、服务领域“升级版”,已然涵盖“学吃住行游购”的各个环节,无不彰显出“资源完美配置”的市场魅力。 然而,偏好逐利的市场经济并非只生产“正能量”。校园“宅经济”蓬勃发展,在让勤快人赚到钱的同时,也令“宅一族”惰性倍增。殊不知,大学时代是学子们的“品格锻造期”。倘若四体不勤、贪图安逸,如斯宅过四年光阴,不仅将让青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真成“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也势必消解吃苦上进的禀赋锐气,浇灌出享乐主义和自闭心理的人生毒果。如此看来,“宅经济”岂非教育之大敌? 藉此,校方明察秋毫而发“禁宅令”,其树人之意可谓用心良苦。不过,颇似“一刀切”式的禁宅令,从理法、操作乃至效果上,恐将事与愿违,甚至会误伤到“积极面”。 其一,“禁宅令”闯入了“法无禁止”的自由地带,但须知外卖服务并非违法勾当,且校园创业应属勤工俭学和创业者的合法权利,靠“治人”难免会因自由受限而引发摩擦。其二,学生的体质并非与叫外卖成必然因果,乃是与学校户外体育运动的号召力有关;而学生“舌尖朝外”似乎多应考虑食堂饭菜品味问题,而不是阻断其自由选择口味的方式。 同时,校方对“宅现象”未必经过缜密研判。或有以偏概全的一面,如天气炎热、食堂较远影响午休等因素,或被他们选择性地忽视。须知,40%的学生叫外卖绝非“少数派”,那么,其“广泛共识”值得校方慎重对待。 因此,欲引导学生“去宅化”,校方还须先“去行政化”。须知宅生活引发连锁效应,根在“宅”而非外卖。故对“宅一族”叫外卖现象,校方尤须杜绝形而上的片面视角和非禁即限的行政思维,谨慎喊停。相反,应从制度理性和人本思维出发,以校生互动为基础,摸清“宅思维”,宣教“宅危害”,进而以“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户外活动为载体,润化“宅习惯”,戒掉“宅依赖”,帮助学生培养良好起居习惯和生活情趣。当然,若能改善食堂伙食、提高性价比,进而吸引学生的舌尖,恐怕比“禁宅令”更具疗效。 |
相关阅读:
- [ 06-04]“懒人经济”是“学奴教育”的产物
- [ 11-08]学生叫外卖也要受处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