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保护传统古村落刻不容缓

2014-07-11 11:18:29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计划用3年时间,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

这个意见,发布得甚为及时,因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村落的消失十分迅速。相关调查发现,在长江、黄河流域,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到2010年锐减至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另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大量消失,现存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专家估计,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现存不到5000个。

其中,尤其令人痛心和痛惜的是,随着传统村落的消失,与之相应,传统村落原来所具有的代代相继、传承至今的文化形态正在发生急剧裂变,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譬如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危险。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有形的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是不可逆的。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尽心竭力的冯骥才曾呼吁:“因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痕迹,比如节日、民俗、音乐、舞蹈、美术、曲艺、杂技等等,大部分都活态地保存在各地的村落里。”如果村落没了,那么,这笔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财富便要重返绝境。

古村落为什么面临着危殆的局面和命运?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缺乏对古村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研究,古村保护意识淡薄、保护理念不正确,造成了古村保护和利用的随意和无序,出现了简单化和趋同化的倾向;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各地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破坏空间格局、改变山水脉络、过度商业开发等造成的。放眼中国,各地有多少古建筑、古院落、古文物这样的历史遗迹正在遭此命运?一个个历史古镇,可能由于旅游或搞建设的目的,大肆开发,填土、造景、设缆车、建旅馆、砌桥铺路、开餐厅,而文化的质感和历史的内涵却被彻底牺牲,直到古迹古镇完全“死亡”为止,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使文化成为无知无识官员们的祭品。

我们知道,很多人在精神上、心灵上都拥有乡土情结,而且很多文化人、作家都把自己皈依的乡土、乡土文化、乡土文学,作为自己文化的故乡、精神的故乡。这样的传统村落、这样的古村落,传承着我们的历史和文脉,承载着我们浓浓的乡思和乡愁!若再这样发展下去,我们还能不能拥有曾经属于自己的家园和故乡,尤其是文化的故乡、精神的故乡呢?

为保持历史的连续性,保持我们与历史和传统的联系,就要尽心尽责保护好历史遗迹,尽最大可能保留真实的历史样式,留住历史记忆,不让我们与历史、传统造成更大的裂缝和距离,遗憾地留下更多的“文化空巢”。

冯骥才曾有如此痛彻的感悟:“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保护传统古村落,保护我们的精神故园,刻不容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