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共性内心诉求不应被忽视 “大妈”成了“爱扎堆”的另类注解,在种种现象的背后,需要真正理解她们为何爱扎堆。俗话说物以类聚,老妈们扎堆显然有共同的需求与诉求,满足群体特定的心理。大妈们离开了工作几十年的单位后,那种以业缘为纽带的人际关系瞬间分崩离析,人际关系出现了断裂,需要新的人际关系来延伸和充实自身的生活空间,并需要从中找到内心价值的取向。一方面是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她们在社会中的存在感。 大妈们步入老年,有时间、有精力,却在家庭中开始失去主导地位,子女们忙于事业,忙于生计,忙于生育,大多无暇顾及她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其中一些,照顾孙辈成为维系亲情和证实老年人作用不多的纽带。而之于社会,她们“余热”散尽,退出职业身份,成了社会的闲人,更多的时候“安度晚年”的另一面,是不要给社会“添乱”。 现实的处境,其实让大妈们处在家庭与社会的边缘,“后职业时代”的落差,决定了大妈们需要找到一个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的突破口。由此,不难理解大妈爱扎堆,其实是满足“抱团取暖”的共同心理需要。她们极尽表现,占领华尔街,扰动金价,疯狂地跳着广场舞,即使被妖魔化,她们也一定要彰显自己的存在。 她们在一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追求,过得相对充实。所以,不难理解她们为了买几斤新鲜鸡蛋与蔬菜,花一两个小时坐公交和排队,更在意的是消磨时光和家长里短的过程。同时,无论是广场舞还是一起做按摩,大妈们在一起,寻找情感的相互慰藉,纾解朋友、伙伴乃至亲情的焦渴。诸如,儿女说100句不听,却轻易被推销员的一句话说动,这其实是老人们在心理上对亲情的渴求,推销员这时就变成了一种“代偿”,成全了大妈们虚拟亲情的自我满足。 大妈现象折射出城市社会转型与老年化趋势下,老年人特殊群体诉求自我满足的局限性。对待大妈现象,不能单纯停留于表层,更该反思城市和家庭应当如何善待这个群体,而不只是单纯满足“活着”的初级层次需求,对她们在精神文化、社会交往和亲情养老等方面的普遍需求,给予必要的尊重,并加强引导、建设和服务,体现出更多的制度善意。 木须虫(湖北职员) |
相关阅读:
- [ 02-17]“中国大妈”是怎样炼成的
- [ 12-31]2013热词涌动草根力量
- [ 12-31]黄金涨跌别总拿“中国大妈”说事
- [ 12-24]向深套金市的“中国大妈”致敬!
- [ 11-21]实业创造财富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
- [ 11-21]比特币狂飙,再证投资渠道逼仄
- [ 11-11]国外为何没有“广场舞”
- [ 05-06]“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式自我陶醉当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