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该靠什么质疑“赈灾棉被”

2014-07-22 15:53:41 汤嘉琛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998年的长江洪灾,让家住荆江分洪区的我变成了无家可归的灾民。洪水来时正值半夜,我们只能迅速整理一些值钱的家当,逃往地势稍高处搭建临时住所。在救灾棚里住了几天,政府就运来了赈灾物资,饮用水、大米、消毒剂等急需品都有。但是,尽管洪灾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当时最受欢迎的却是薄棉被和羽绒大衣。

分洪区经济基础薄,洪灾让很多家庭一无所有。洪水退去后,条件稍好的家庭迅速开始重建家园,有些灾民则仍要在救灾棚住。时间很快到了冬天,政府和救灾组织对灾区的关注已逐渐撤离,赈灾活动在几次表彰大会后也基本结束。对仍住在救灾棚里的灾民而言,棉被和羽绒大衣比其他任何赈灾物品都管用、耐用。

没有真正经历过灾难的人,或许很难理解灾区民众面临的困难和无助。以围观者身份喊几句“灾难无情人有情”很容易,但很难指望他们真正了解灾区。在媒体曝出红十字会给“威马逊”台风影响的灾民发放薄棉被时,有些人骂红十字三伏天“送温暖”是一件蠢事,但作为曾经的灾民,我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

一个曾多次参与洪水和地震救灾的朋友,与我对“赈灾棉被”的看法颇为接近,在他们运送的救灾物资中,几乎每次都有棉被和大衣;一些曾参与赈灾报道的记者也发微博,说有些暂时用不着的救灾物资,在灾后重建中会成为必需品。看媒体报道,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棉被几乎都是各救援组织的“标配”。

反观网上一些对“赈灾棉被”冷嘲热讽的人,他们的发言或是基于对红十字会的习惯性质疑,或是认为灾区现在很炎热不需要“送温暖”。还有少部分人的发言则带有阴谋论的色彩,比如认为红十字会给灾区送棉被是借机“清理库存”。

倒不是说我对“赈灾棉被”的看法比那些批评者更理性,毕竟,不同地域的气象条件、生活习惯等都有显著差异,别的灾区的经验并不能直接套用于海南台风灾害。但是,外人争论再多,也不如灾区实际情况有说服力。这两天有当地媒体报道,棉被在灾区可能并不多余;有网友前往灾区考察后也发现,红十字会“夜晚风凉”的回应确属实情。由此可见,保持审慎,不盲目质疑,确实很有必要。

值得强调的是,我并不是说红十字会不能被批评、被质疑。相反,作为一个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的一举一动都应该被监督。经过这场“赈灾棉被”争议,红十字会有必要检视赈灾安排是否能更科学、更分轻重缓急。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无论是红十字会还是媒体和公众,当务之急都应将视线聚焦于灾区和灾民,帮他们共渡难关,而且最大限度地确保他们能获得持续救济和关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