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今天,要怎样见义勇为

2014-07-24 07:19:25 张枫逸 陈广江 段思平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安徽省广德县返乡大学生李本超为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当地政府决定为其申报“安徽好人”荣誉称号。与此同时,李本超不会游泳的事实也引发社会热议。

当挺身而出的道德勇气遭遇得失利弊的考量,应该如何取舍?当不顾生死的道德冲动面对量力而为的技术建议,应该怎样权衡?我们为见义勇为点赞,但不意味着鼓励无谓牺牲,更反对把“理性经济人”应用于一切场合,进而熄灭了可贵的道德勇气。

侠肝义胆不应被指责

不会游泳却下水救人并非首例,其中不乏见义勇为者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种侠肝义胆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不过,每每发生类似事件,也总有人站出来充当“事后诸葛亮”,指责救人者太过莽撞,不考虑是否具备相应的救助能力,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与见义勇为牺牲者的“冲动”相比,这些旁观者表现得足够“理性”,但理性过了头就是冷血。诚然,我们一直在呼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不过,在危急关头,救人心切的冲动往往会盖过明哲保身的理性。前不久,陕西西安市民王红军不会游泳,却跳进水库勇救一名轻生男子。他在事后接受采访时坦言,“一条生命在自己眼前即将消失,那种煎熬是每个有良知的人都无法承受的”。一席话道出了众多见义勇为者的心声。

见义勇为永远与风险相伴。如果一定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或许只有袖手旁观,把落水者的命运交给上天。然而,人毕竟是有情感的动物,正是舍己救人的人间大爱,唱响了一曲曲见义勇为的赞歌,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成就了见义勇为者的崇高与伟大。

河南漯河 张枫逸

不可鼓励盲目的“勇为”

就个案讲,李本超的义举让人感动、钦佩,但不计后果的施救方式难以令人赞同。毫无疑问,见义勇为应当得到认可和肯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倡导一种更理性、更人性的见义勇为观。换句话说,见义勇为和珍惜生命本身并没有内在冲突。

肯定其高尚精神,但不能回避其施救方式的盲目性;授予荣誉称号,但不能片面地宣传这种不计后果的施救方式。长期以来,在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保护上,社会过多强调了“激励”,而恰恰忽视了另一个最核心的内容——“保护”。不管冒多大风险、付出多大代价,只要是见义勇为,就理所当然地获得鼓励和荣誉,至于风险和代价都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传统的见义勇为观念下,救人者与被救者双双遇难的悲剧时有发生。

生命权大于一切,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施救方式,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且应通过媒体引导普及开来。社会需要的是理性的、人性的见义勇为,而不是盲目的、不顾条件的见义勇为。把见义勇为和珍惜生命当成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走不出这个怪圈,再激烈的争议也只能远离真理。

山东德州 陈广江

要英雄,更要活的英雄

无论公众如何争议,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舍身救人的李本超是值得敬佩的英雄。因此,相信每个人都会支持其当选“安徽好人”,这既能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也能弘扬社会正能量。然而,不少人肯定李本超的精神,却并不赞成其贸然施救的做法。

这不表示这个时代不需要英雄,而是公众不愿看到英雄牺牲,更希望英雄平安、健康。这种对见义勇为的态度变化,折射出社会理性价值的回归与人本理念的提升。过去,我们常以道德问题取代技术问题,在对全体社会成员见义勇为的呼吁中忽视了个体救助能力的实际差异。因此,社会整体表现为对高风险见义勇为行为的过度推崇,及对理性救助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见义勇为不仅需要一腔热血,更需要相应技能。我们不能盲目鼓励人们去做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更不应强人所难、求全责备;救人者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这应是见义勇为的基本常识与价值底线。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既然见义勇为的初衷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那么每一个救人者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湖北武汉 段思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