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A股市场向好,市场改革仍需推进

2014-09-04 07:43:30 周俊生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进入9月的头三天,A股市场出现了连续三天上涨,上证指数创出重要的阶段性新高,股市正在重新成为国人关注的一个投资市场。虽然就目前来说,认为A股市场已经出现牛市行情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持续多年的熊市行情所造成的笼罩于A股市场的悲观情绪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面对A股市场出现的这种积极变化,不仅投资者高兴,市场管理部门也颇有扬眉吐气的感觉。中国证监会打破了每周五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的惯例,于本周二由新闻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对当前的股市发表了肯定性看法。发言人认为,资本市场各项改革措施的效果开始显现,同时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融资成本有望下降,激发了市场活力,市场信心有所增强,股市的运行反映了这种变化。

放眼国际上新兴市场的发展规律,大都能够保持相当长时期的上升行情,不仅推动了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而且造就了国民的普遍富裕。我国的A股市场却“逆袭”了这个规律,虽然也出现过几次令人激动的上升行情,但每次强劲上升的后果总是带来急剧的下跌,大多数投资者收获的是惨重的损失。

A股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是市场从一开始就被纳入了政府的管制之中,而这种管制从本质上说是与股市的自由交易特性相悖的。股市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资本联合起来以适应大工业时代要求的产物,政府在其中并不起什么作用。中国的股市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瓦解之后,随着资本进入经济并成为市场要素而产生的,而在中国股市发展过程中,政府从一开始就为其建立了严格的管制框架。这种管制首先体现于股票发行,股市的融资功能因为满足了政府帮助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被迅速放大,政府利用审批制将大量经营状况恶化的国有企业推上了股市,造成了股市投资回报低下的现实困境。政府对股市的管制还体现于股票交易,几乎每一次牛市行情的夭折,其背后都有政府伸出“看得见的手”干预的影子。

政府对股市的这种过度管制,与对经济的过度管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政府职能错位导致的结果,它的后果之一也与经济领域一样,导致股市中的腐败层出不穷,与权力捆绑在一起的权力寻租和内幕交易极大地损害了股市交易的公正公平,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因此,要改变A股市场的这种积弱状况,唯有进行彻底的改革。最近一年多来,中央政府大力推进了政府职能改革,大批束缚市场活力的审批事项被取消,保证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顺利推进和经济增长的稳定。这种积极效果在A股市场上也正在发挥出来,目前股市出现的上升行情,不仅得益于经济景气回升给股市带来的利好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证监会推出各项以简政放权为内容的改革措施后,股市自身的活力也正在释放出来。

长期低迷的A股市场,使作为市场管理者的证监会也倍感压力。而现在行情的好转,使证监会在这方面的压力可以减轻许多。但是,行情虽然好转,A股市场的改革却不可放松。值得警惕的是,在以往A股市场漫长的熊市中,证监会也经常释放出改革的高调,但一旦行情好转,各种改革的设想便“刀枪入库”了,“改革”成了市场监管部门缓解压力的一个挡箭牌。A股市场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很多问题,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的积习仍未根除,由国企改制的上市公司股东意识仍然很淡薄,内幕交易的监管还存在许多盲区,投资者受到侵害后的索赔还存在很大困难,而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只能依靠深化改革来解决。

股市行情的向好,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证监会将把推进监管转型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和财富管理、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紧密联系起来。而当务之急的改革便是尽快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确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但是,这种改革并不是要求证监会简单地放权,由于股市天生具有的逐利性,在我国的社会诚信机制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复杂的欺骗投资者的行径,因此需要证监会建立起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这种改革将对证监会现行的监管手段形成巨大考验,因此,监管部门的改革任重道远。

周俊生(上海学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