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搞扶贫,给一贫困村提供了120头母羊。羊毛羊奶都是宝,养羊致富不挺好?还派技术人员下乡,提供饲养管理、专业防疫、母羊配种等技术服务。挺好的事,农户们却不买账。原来,前些年,政府出资给盖了统一制式的新房子。干净敞亮的小院,并没有羊圈的位置,羊在哪儿养?村子周围全是戈壁荒滩,没有草也没有水,怎么放羊?出村的交通也不便利,养成的羊、剪下的毛,怎么运出去?即使运出去,运费成本高,肯定要贴进卖价里,高价羊,会有人买吗?(1月5日人民网) 这120头“扶贫羊”发放到村里结果大部分沦为被宰吃的命运,“扶贫羊”怎么不扶贫呢?乍看起来,120头母羊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应该是好处多多,养羊属于投入少收益多的产业,俗话说“山羊生山羊,十年一千羊”,政府另派技术人员辅助村民饲养、防疫、配种等等,羊本身的价值以及羊毛羊奶衍伸出的价值可以为村民提供多个销售渠道,真是致富良道。 这么好的“致富道”咋就成了“没人要”?原来,是“扶贫羊”走错了道。首要问题是“扶贫羊”没地方养,前些年由政府出资给村里盖了统一制式的新房子,村民当然格外珍惜,干净敞亮的小院,上哪去养羊?再看看村子周围的环境,被隔壁荒滩包围,没山没草没水的情况直接给放羊环境打了“零分”。其次是难以和市场衔接,这个村子对外交通不便利,养成的羊和剪下的羊毛若运出去必然增加销售成本,最终“有价无市”不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吗? 看了上述原因,也就不难理解这120头“扶贫羊”咋没能扶贫的现象了,但究其根本,是盲目扶贫的政策如同“瞎子摸象”,对扶贫政策能否见效一知半解不做全局考量。就像瞎子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大象像麻绳,“扶贫羊”政策看似一本万利实则缺乏因地制宜的全盘考量只能沦为“结果摸错”。盲目复制其他成功的扶贫政策就沦为了“拍脑袋做决策”的窘境,背离了中央明确提出的“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发展贫困地区需要抓住山里的“仙”,也就是牵住贫困地区发展的“牛鼻子”,挖掘自身优势及特色,结合民情民意,重视民间智慧,最终”条条大路通致富”。 |
相关阅读:
- [ 11-12]“借羊还羊”的扶贫启示
- [ 10-31]扶贫莫伤“弱者尊严”
- [ 10-17]饥饿扶贫体验何必“凡事必疑”
- [ 10-17]靠“饥饿游戏”扶贫 需理性看待
- [ 10-16]扶贫要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
- [ 09-17]警惕高招扶贫重蹈高考加分的覆辙
- [ 09-15]谨防假农家子弟蹭高招扶贫名额
- [ 09-15]不能放任官员子女争夺高招扶贫名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