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微博再一次被刷屏,主题是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刷屏者不只有媒体官微,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只有各路精英网络大V,还有无以统计的普通网民。刷屏内容不只有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摘选,更有不同角度的解读与“解码”。截至下午4时,新浪微博上“政府工作报告”话题讨论量达到17.3万条,阅读量达到1.2亿次。 海量关注与热解喷发而出,固然表现为网络信息平台和自媒体的勃兴热潮,但根本上是网民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热度大为提升。媒体官微之所以频频推送,归根结底还在于网民们有阅读需要。而且,热度并不止于阅读,更有网友梳理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预期目标与最终实现结果的对比,分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各种新提法,以及微观研判今年各领域或将呈现的新变化。 暂且不论种种民间解读是否准确,这种“围观”政府工作报告的热度就让人振奋不已。曾几何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只是代表、委员的事,而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主力则是专家学者,普通民众似乎离两会“很远”。然而,两会是代表全国民众利益的议政场,上一年的工作预期目标完成了多少,新的一年有哪些新举措,关乎每个人的福祉安康。当越来越多的人对政府工作报告生发兴趣,表明公民意识与公民素养在上升。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在《东方眼》节目中所说的:好多人不太重视政府工作报告,觉得版面那么多,看起来要花好长时间,你一定要看,它跟你有关,你要看看政府今年做的事情,哪些是你满意的,哪些是你不满意的,你希望明年做什么,借这个机会其实都可以表达出来,通过自己的自媒体、微博、微信都可以表达出来。可喜的是,今年网民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与解读是那么活跃。 是的,每个人都跟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你或许不通时事,但从自身权益出发,懂得取消居住证收费放宽户口迁移、全面实行居民阶梯价格制度等等新政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你或许对宏大议题无从把握,但对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超过了GDP的增幅等等这些有切身感受……一言以蔽之,在长达1万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或许每个人都能找到多个契合点。 虽是“困难和挑战比预想的大”,但一系列超额完成的指标令人振奋;虽是“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但各种预期目标仍让人渴望。改善民生福祉,是民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唯有关注,才能聚拢;唯有聚拢,才有共识;唯有共识,才有合力;唯有合力,才有希望。所以,从铺天盖地的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中,我们看到的是民众心系家国,是对改革与发展的期待,是公民素养与国民责任,而这,终将汇聚成国民合力与深改动力。 |
相关阅读:
- [ 03-06]从措辞变迁中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 [ 03-06]“创客”入政府工作报告,创业正当其时
- [ 03-05]政府工作报告一以贯之体现“民为本”
- [ 02-11]政府工作报告要少用“模糊词汇”
- [ 03-13]政府工作报告“高票通过”背后的民意
- [ 03-06]政府工作报告彰显发展改革民生承诺
- [ 03-06]政府工作报告77处“改革”重若千钧
- [ 03-06]政府工作报告新意凸现改革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