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工商总局发布了《2014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情况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消费者维权呈现出新的特点:网购投诉猛增,手机投诉数量增至首位,虚假广告、虚假宣传成为消费投诉热点和工商机关查处的重点。此外《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也于昨日正式实施,出台了“对已拆封网购商品拒绝退货的工商可罚”等新规定。 消费是现今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也是市场运作的重要环节。回顾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从“水货”、假冒品牌、劣质食品,到如今网络陷阱等等,几乎可以说,一部打假史,见证了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假冒劣质商品,其实是市场失序的一种典型体现方式,打假,必须超越具体问题商品和数理的盘算,要有市场问题感。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好处,正是整合权力执法资源,重点突破某个市场症结。以前打假集中在“水货”,那个年代,我们满街看不到几个像样的正牌商品,穿衣戴帽有个货真价实的品牌,是可以出去炫耀的事情。前些时日,网络打假甚嚣尘上,网购背后的监督管理制度一度成为话题。这些都是市场“问题感”,也就是说,相应市场阶段的困惑,折射在某一类型的问题商品身上。 整合权力执法资源,为集中治理相应市场问题,提供了推力,“3·15”是一个契机。这个日子有重要作用,但要物尽其用。年年曝光,不能是年年岁岁花相似,以为凑足了问题商品数量,就挺震撼,就贴近了保护日的主旨。市场在发展,问题有新情况,整合执法资源重点突破症结,是消费者所期盼的。比如“团购”等具有“线上付款线下交易”双重属性的新形式,已经面临新的立法需求,看起来是针对团购中的各种陷阱,其实涉及电商时代的市场建设问题。 商业模式日新月异,欺诈消费者的手段也会层出不穷,归根结底,市场漏洞也在“发展”,有更高级的表现形式。以网络打假为例,全力研究网络交易中的法律、制度困境,升级监督管理手段,提升执法水平,是今天市场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也有些消费欺诈其实早已存在,但一直没有强力整肃,譬如购房中的各种瞒骗,甚至公然违约,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很多时候却视之为法律合同问题,市场症结没有审慎对待。 市场在发展,问题在“跟进”,我们要有时间感。目前的消费者维权模式,仍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市场上发生了什么,就制订法规和政策去解决什么,这本来没错,但反射弧往往太长,消费者等得着急。 面对消费者维权的诉求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保护与治理的手段需要走得更快一些,更及时一些。公平诚信的交易、安全有序的市场,是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心愿,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
相关阅读:
- [ 03-16]维护消费者权益还有哪些功课要做
- [ 03-11]消费者权益怎成职业打假人“特权”?
- [ 03-10]欺诈消费者不能退货完事
- [ 02-11]网络商家设置壁垒有益于消费者
- [ 12-24]药店卖奶粉消费者缘何不买账
- [ 12-15]昂贵的高铁动卧,能否赢得消费者青睐
- [ 12-03]中消协呼唤消费者换锁,你怎么看?
- [ 11-18]快件被焚当反思消费者权益维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