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天猫售假“打死不认错”凸显维权掣肘

2015-06-02 16:28:12 刘建国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上天猫买茅台和五粮液,结果花13万多元买到的168瓶酒全是假酒。近日,一名酒类管理站工作人员为此状告天猫公司。(6月2日 《海峡导报》)

索要133万元的赔偿,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作为天猫公司,其在国内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售卖假酒的行为,着实令人感到惊讶。应该说,消费者朱先生索赔,具有维权范本价值,足以看出消费者们打假的勇气和信心。不过,在该案中,却透出了当前网络打假还存在掣肘,消费者维权环境依然不乐观。

根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大多数地方的法院,打架案件都呈现上升趋势。而原因就在于,法律的完善和补强,赋予了消费者维权的空间。从表面上而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对于售卖假货的不法商家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更何况,对打假个案的审视,对消费者维权具有导向作用,使消费者们懂得了如何维权,如何索赔。

事实上,消费者打假案例的增多,往往与假冒伪劣商品的数量成正比。职业打假第一人王海曾表示,“现在的职业打假与正义没什么关系,其实是一场商业交易,并且是公平交易。”造假企业生产的商品卖十块钱,掌握证据后,可以索赔十万元;拿到高额赔偿后,由于没有监督力量促使企业“改邪归正”,利益受损的厂家多半会变本加厉地生产假冒伪劣,但消费者“没有义务继续管下去”。

也就是说,假冒伪劣商品过多,从而催生了维权案件的增多,但很多时候消费者的目的并不是终结假冒伪劣商品,而是从中赚取利益。如此,可以看出在打假力度越来越大的当下,假冒伪劣商品并没有变少,出于暴利的考量,假冒伪劣商品反而可能越来越多。这就表明,我们的市场缺乏“自净能力”,与销售合法正规商品相比,制假售假的利润空间无疑具有更大的诱惑性。比如,在报道中的个案中,天猫公司在答辩中的种种说辞,俨然具有“打死不认错”的态度。

应该说,诉讼维权具有滞后性,假冒伪劣商品越打越多,佐证了当前消费市场维权掣肘依然存在。立足于净化消费市场的目的,还是应该反思当前的维权痛点,努力减少假冒伪劣商品,提高大众维权意识和水平。从这个方面而言,市场监管的发力、法律规定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强、维权门槛的降低等等,都需要进一步考量和思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