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不点名批评”有多大威慑力?
2015-06-30 17:47: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针对近期被高度关注的北大、清华两所知名学府在高考录取中抢夺高分考生的事件,昨晚,教育部在其官方微博上进行了不点名批评,要求“相关高校遵守招生工作纪律”。(6月30日,北京青年报) 清华北大竞相争取高考状元的行为,引来了社会舆论众多吐槽质疑,说明他们此举颇为不妥。首先,他们的出发点有误,出于让学校出名进而吸引更多考生之功利目的。其次,方式方法欠妥,不仅扰乱了考生的正常生活、干扰了其理智判断,更是用微博骂战这一哗众取宠之形式,让清华北大的节操碎了一地,让堂堂清华北大的斯文何存。 而教育部对此的回应,却显得有些过于轻描淡写,仅仅是蜻蜓点水式的“不点名批评”,仅仅是指出了又“个别高校”采取不正当方式吸引考生报考,然而却没有指出具体高校的名字。即便不说,我们也大概猜得出就是意指的清华北大两所高校,但是如此含沙射影之隐晦,是出于何种目的,是为了保全清华北大的声名? 在我国,高校采取违规竞争方式来抢夺考生的做法由来已久,参与其中的学校也绝非仅有清华北大二家。然而,此次清华北大却让事情扩大化,让这一鲜为人知的恶性竞争事件上升到了一定高度,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们何不趁此机会一竿子插到底,对于相关人员严肃追责,藉此对其他高校以震慑力,让他们不敢再如此肆无忌惮的采用非法手段来争夺考生,还高考招生更多清净。而这种通过弱弱的“不点名批评”就将事情一笔带过做法,对于其他高校的震慑力定然十分有效,难保这种高校间恶性竞争之方式不会再次发生。 大学要想吸引考生,主要靠的是自身办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而不是靠区区几个状元来装点“门楣”。如此之作,恐怕也是反向折射出了大学精神内涵的空虚,以及对于自己办学实力的不自信。况且,在考生选择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要尊重考生的选择权,而不是越俎代庖,强拉强抢,这与强盗有何二异。再则,“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一个学校真的声名在外,又何惧考生不会躬身自来,又何须强拉强抢?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