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一篇名为《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被网友翻出,引发关注 。河南姑娘郜艳敏也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她在21年前被拐卖到河北曲阳下岸村,受尽磨难后成为该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郜艳敏的传奇经历被报道后,当地政府认为她揭了“家丑”,她险些被辞退。(7月30日《华商报》) 最美乡村教师郜艳敏的苦与痛,似乎一下激起了所有人内心深处的软弱。她坚忍慈悲、宽容付出,卑微的身躯默默奉献,成就了一个不平凡的自我,成为了“最美”,“感动河北”。公众给予了她掌声与鲜花,但是逃不掉的是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三次被倒卖,受尽凌辱,承受着非人的折磨,被打被追,三次自杀,而在激烈地内心斗争后,她选择了留在渐渐熟悉的大山深处。 就是这样的一个令人悲愤且动容的故事,当主人公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展现给世人的却是一幅“出门都害怕”的可怕场景。一方面是郜艳敏的频繁亮相屡见媒体露了当地的“家丑”,面临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封杀”。另一方面,当旧事重提,公众舆论痛斥人贩子的卑劣行径之际,郜艳敏的身份伤疤再次被揭开,这位朴实的最美乡村教师恐怕除了不知所措,就是内心席卷而来的酸楚与痛苦。 但是,郜艳敏是被拐卖的苦难承受者,忍辱负重造福大山孩子,如今却又再次倒在喧嚣的舆论场,吓得不敢出门,这似乎有意无意地造就了对郜艳敏的二次伤害。我们体恤网友的良苦用心,感谢网络大V有力的诤言,肯定警方的深入调查。被拐乡村女教师奉献背后被拐卖的罪恶至今无人追究,当事实浮现,各方力量显现了道德与法理的一致,甚至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公开声援,“人贩子必须严惩,买主也必须追究刑事责任。对受害人应当救助,不能纵容拐卖、同情买主。已部署当地警方调查。”这是对事件的基本态度,也是正确方向。 然而,在追究与查处过程中,社会是否该给予这位咽下苦果、用大爱托起希望的乡村教师一些安宁与庇护?今天再次走进大山,如果只为寻找郜艳敏身上的“热词”或“新闻点”,是不是已经偏离了惩恶扬善的初衷?当然,是媒体的“挖坟”让罪恶昭彰,但这不该成为肆意挖掘身世、再揭伤疤的理由。一方面,我们鼓励媒体的释放和舆论的鞭挞谴责,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的缺席是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有无不为思想,有无懒政行为,这些都需要管理者给出答案。 当然,回到主人公身上,饱含深情的付出如今换来了身心上的“二次伤害”,这是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景象。给她一些空间,给她一些安静,少一些喋喋不休的叨扰,少一些有意无意的伤害,甚至在案件调查处理中听一听她的意见,这些才是给予她最好的庇护。否则,当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用惊慌的语气与长久的沉默来回答世界,这个世界是到了改变的时候。 |
相关阅读:
- [ 07-30]“感动河北”背后的拐卖案为何烂尾
- [ 07-30]拐卖妇女哪儿来的“正能量”?
- [ 06-26]严惩拐卖“买方市场” 刑法不能滞后于时代
- [ 06-19]应尊重严惩拐卖背后的民意诉求
- [ 06-19]拐卖儿童:一律死刑不对,但应加重刑罚
- [ 06-18]拐卖儿童判死刑需理性看待
- [ 06-04]打击拐卖不能“割韭菜”
- [ 06-01]儿童拐卖案件“买拐同罪”可行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