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安全需要多点“补漏者”
2015-08-21 08:12:09 来源:203.192.15.131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这个暑假,我老家的村小学终于争取到一个装修校园、兴建教师宿舍的项目。在打地基时,校长老杨特意嘱咐包工头在要害处多下几根钢筋,浇筑时混凝土一定要用足。包工头对校长说:“老杨,照你这么用料,预算可不够啊!”杨校长却很坚决:“哪怕少盖一层楼,也不能偷工减料。” 杨校长这位“监工”,没少给包工头添麻烦。本来这样的工程利润就不多,还要处处超规格用料,施工队差点要撂挑子。杨校长找包工头商量:“粉刷可以将就一下,但基础要打牢一点。你孙子孙女也要来读书的,校舍出了事可不得了!”包工头按杨校长说的做了,而杨校长也从此多了个外号——“杞人忧天的老顽固”。 最近,我到太湖采访,想起了同事笔下也有一个“杞人忧天的老顽固”——太湖大堤的守堤人老薛。1983年那次垮堤修复后,太湖大堤至今没有出现过任何毛病,但老薛还是日复一日地劝止在附近垦种、采苇、倒垃圾的人。大堤很坚固,这一点老薛很清楚,“可是如果我放松、大家都放松,万一出了问题呢?” 老杨和老薛这样“杞人忧天的老顽固”,可以说是坚守安全底线的“补漏者”。在常人眼里,他们平时显得很啰唆、“多此一举”;在享受平安有序的生活时,人们容易把他们视为忧天的杞人。但实际上,他们是以平凡的工作维护着正常的生活秩序,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默默地打着“补丁”。 在基层采访时,经常听到官员诉苦:现在安全生产责任太大,出了事情就是劈头盖脸的问责,谁都不愿抓安全、管安全,摊到自己头上就犹如怀里抱着一颗定时炸弹。然而,当被问到有没有批过一些“病险项目”时,这些官员却不肯正面回答,只是说:要干工作哪儿能不冒风险? 诚然,风险社会里做任何事情都要冒一定风险,但在做事之前,于公应摸着良心为公共安全留足空间,于私也要为子孙后代谋划长远。如果自己不为可能出现的失误“打补丁”,周围也没有勤勤恳恳的“补漏者”,那么,安全事故肯定难以避免。批项目不管不顾,有隐患不闻不问,出了问题不怪自己又能怪谁? 在长江边上,一位海事系统的负责人说,一旦发生翻船事故,即使没有人员伤亡也很头疼。因为沉船可能阻断航道,威胁其他船舶的安全,而船主一听说打捞费用比沉船价值还高,往往就悄悄溜走了。因为诚信体制不健全,监管部门很难对船主进行处罚,安全事故的违法成本很低。 然而,行为不良者真的可以逃脱惩罚吗?接受采访的专家们,喜欢把安全比作一条生物链、一个生态圈。他们认为,如果安全事故只是意外,这个生态圈可以自动补足、自我修复。比如,医生可能一时疏忽给病人开错了药,这时喂病人吃药的护士可能就是“补漏者”。但如果安全事故是有意而为,那始作俑者就是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中。比如,有人无视安全规则瞎折腾,追责之时责任人肯定要罪当其罚。 罪当其罚或许难免有点因果报应的意味,关于安全,我们更应该坚信的是每一个有心人的坚守。杨校长说,他之所以执拗地“杞人忧天”,是因为他怕因自己没有尽责而出事,更怕别人在身后戳他的脊梁骨。勇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才能真正无愧于心,成为呵护安全的“补漏者”。如果人人都忠于职守,不徇私枉法、不得过且过,既给自己打补丁,也为别人打补丁,就能让祸患消于忽微。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