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真人秀节目占据中国电视荧屏,让人有点想躲都躲不过的感觉。客观而言,这类节目的火爆并非由大众推动,而是业界迫于创新压力做出的制作转型。随着近年来“改版”与“季播”的频次加大,过度竞争的卫星频道每年都要推出无数档新样态节目,这使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电视在短时间里消耗了欧美近十年的创新模式积累。加上海外“棚内综艺”节目创新疲软受挫,因此电视人不得不面对这种制作难度与劳动强度都远超过演播室节目的纪实“真人秀”。 粗略算来,真人秀席卷中国不过3年时间,但问题和挑战已经显现。类型单一、选题雷同、创意同质、界定模糊等严重困扰这类节目的创新发展,加上明星价码持续飙升、广告市场下行缩水,真人秀制作已基本处于被客户与明星绑架的被动态势。以近期风起云涌的真人秀类型为例:“爸妈宝贝系、群星穷游系、奔跑挑战系、梦想穿越系”此起彼伏,貌似类型丰富,实则选题跟风严重,其关键词只有“明星”与“户外”两个。 而从来源和类型看,欧美真人秀近年来研发疲软,类型局限、惊悚极端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接中国地气,而韩国真人秀以多机拍摄、无缝记录、花式字幕和编剧包装等方式,对纪实素材进行“整容式”深度二次开发,在制作理念上更胜一筹。再加上欧美真人秀“举轻若重”(重视极端任务、惊悚选题与人性险恶),而韩国真人秀“举重若轻”(少规则限制、多人物关系与情感情趣),相比之下更与中国文化接近,更适应中国观众的口味和欣赏水准。当然韩式真人秀的硬伤也很明显:首先是缺乏公益目的,其次是大量使用明星。而这两点,恰好都在上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的具体调控之列。 在广电总局通知发布后,网络上传言四起,有的说以后真人秀不让播了,有的说以后明星邀请将被禁止。其实明星真人秀绝非不能做,而是怎样做的问题,比如明星上节目的目的性、价值观、所占比例、人物关系、薪酬标准以及表达方式和视觉呈现形式等,能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真人秀这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样态,同“历史记忆、人性关怀、人物命运、健身健康、常识教育、职业体验”等实现完美嫁接,这样也可避免陷入创意与意义的双重枯竭。观众在乐趣之余,也会需求更有深度和内涵的内容。 笔者发现,任何一种火爆的节目类型在中国都会引发“跟风”。这种旁观他人多次“试错”、待成功后再蜂拥而上的思路,固然风险较低、更加稳妥,但也往往逐渐将节目带入创新匮乏的窘境。正如好莱坞大片的打斗场面会广泛借鉴“中国武术”一样,笔者呼吁在“国际模式元素借鉴”基础上的本土化原创。中国电视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和敢于肩扛价值观的责任情怀。未来的真人秀无需放弃综艺精神,但同时也需把价值观与娱乐性进行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大众文化消费市场而言,游戏娱乐的“文化放松”与价值地标的“文化自觉”同等重要。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本文是中国社科院“马工程”项目资助成果) |
相关阅读:
- [ 08-13]拍真人秀“限行封村”是权力任性
- [ 08-06]真人秀节目要把观众往哪里带?
- [ 08-05]真人秀栏目聚焦群众才有生命力
- [ 08-03]习惯真人秀热闹的观众要退票了
- [ 07-23]真人秀,究竟应该“秀”什么?
- [ 07-23]警惕真人秀节目"野蛮生长"后的"三宗罪"
- [ 07-15]让“真人秀”秀出更多正能量
- [ 06-25]台湾政坛的真人秀玩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