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老太还是坏女孩?真相并不是这么简单
2015-09-22 11:02:21 来源:东南网综合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现场照片(图片来源:安徽网) 9月8日起,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一波三折。女大学生先是自称扶老太被讹,因现场处于监控死角,她在微博发帖寻找目击证人以证清白,不久有网友回复称愿意为其作证,但也有3名目击证人称女大学生曾承认撞了老太太。9月21日,淮南警方透露,经警方多方调查取证,认定这是一起交通事故,女大学生袁某骑车经过老人时相互有接触,女大学生承担主要责任,老人承担次要责任。 【质疑】 扶老被讹”事件,警方调查难服众? 龙泉派出所究竟是怎么“进行了多方调查取证”的?老人和女学生究竟是怎样的“相互有接触”?接触不等于撞人,过于中立的表达,难以佐证袁某该承担主要责任。而此前,最关键的监控已缺失,核心环节更是不清不楚,凭什么让袁某承担主要责任? 公众作为旁观者,他们需要靠证据说服,需要靠事实说服,也需要靠严丝合缝的逻辑说服。可惜,淮南警方无法满足公众最迫切的知情权,于是必然遭受如潮质疑。当然,淮南警方有苦难言,也许没有视频,便只能求助于旁证。基于公众的不信任,淮南警方更要如实阐述多方调查取证的具体过程。 >>>阅读全文 【反思】 老人问题需要关注而不是炒作 这起事件,在过去的十多天里,舆论场对此事始终抱持热情,无论相关调查有所进展还是延宕。这种沸沸扬扬的不断加温模式,早已脱离了纯粹的究其真相,炒作成为了推动持续关注的主动力。如果由此对相应的群体作一个笼统的判断,恐怕谬之甚远。 炒作越来越频繁地运用于各类报道、编辑中,可能是针对某个个例,也可能是对一个群体。仅就老人而言,近年来我们常听到的“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的伪命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由同质性负面报道汇集、推论的结果。但事实上,这样的判断符合这个社会的真实面貌吗? >>>阅读全文 【观点】 离不开摄像头的社会是可怕的 遗憾的是,随着摄像头这一公正的监视器的失效,事件真相的揭示就只能回归最基本的“证言”,而不再关乎技术。然而,让人说真话却好像变得越来越难,对信任危机的反复讨论一再触碰到当前社会道德良心的敏感议题,这本身就引人深思。 摄像头固然能派上大用场,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监视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监控设备的使用只是维护治安和司法取证手段的一种补充,对于情况复杂的现实生活而言,摄像头无力充当全能之眼。那些隐蔽的、不为人所知的地方,也许没有摄像头,但不能没有明辨是非善恶的约束。人的道德良知是维护社会运行的重要柔性力量,是法律和摄像头都无法取代的。 >>>阅读全文 不妨以善意揣度“撞人者说谎” 在一些被扶老人“讹人”的案件中,除非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老人是故意讹人,否则就不能排除,有些老人摔倒后意识模糊,高度惊恐之下出现误记、误判或错觉,他们“讹人”未必有多大的实际恶意。同样的,女生袁某撞老人后说谎,称自己是扶人被讹,除非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她是故意说谎,否则就不能排除,袁某有可能是没有明显感觉到自己撞了老人,但在看到老人倒地并扶起老人之后,内心十分惊恐惶惑,对自己到底有没有撞到老人没有把握,因此出现了先承认自己撞了人,后来又矢口否认的变化,她的说谎未必有多大的实际恶意。 >>>阅读全文 【深度】 面对老人摔倒让想象慢点走 这些年来发生的“扶不起”报道,内容有真有假,剧情有顺有逆。但几乎每一起报道出现后,很多人不辨真假,而是第一时间选择相信“此事必有蹊跷”,扶人肯定被讹。可是,所谓的“扶不起”,到底是真相还是想要的真相?有没有人认识到,这种第一时间的迎合和判断本身就是一种问题? 有什么样的道德想象就有什么样的道德风貌,如果都认为“扶不起”,那就只能出现“扶不起”。面对老人摔倒,能不能让情绪和想象慢一点走,不要偏听偏信,更不要搞“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一套。 >>>阅读全文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