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指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对中国7000万贫困人口来说,是最温暖、最鼓舞人心,也最有盼头的福音。 我国大规模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因为过去走的是粗放扶贫的路子,长期以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较为突出。这就使得我们的扶贫工作效率受到一定影响,打了不少折扣,虽然钱花的很多,却没有取得应有效果。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明确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再次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 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所谓“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言以蔽之,精准扶贫就是谁贫困就扶持谁,不放空枪。 要做到“精准扶贫”,首先要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有效、合规、科学、公开的程序,把谁是真正需要扶贫的贫困居民识别出来,让扶贫款花得物有所值,真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贫困户的认定,一定不能少于这样几个程序:个人申报,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如无异议,再行定夺。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要做到“精准扶贫”,其次要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的表现是一样的,但导致贫困的原因是不同的。或缺乏技术,或缺乏资金,或不善经营,或不会持家,或家有病人,或有好吃懒做习惯。针对不同情况要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不问青红皂白,把钱一撒就万事大吉。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缺钱的给予资金支持,缺技术的给予技术指导,不会经营的教他经营办法,对那些懒惰不作为就等救济的人则要进行教育引导,总之,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