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寻找诗歌的生存逻辑

2015-12-17 15:10:51 余荣华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诗与远方”,似乎再一次流行起来。

深夜里,一块闪亮的手机屏幕,一个声音,一首诗……大江南北的城市里,许多人开始习惯伴着诗歌入眠。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人,可能会立即想起,打着手电、点起烛光,阅读诗刊、抄写诗歌的日子。如果把目光投入历史深处,那些大众吟诗填词的时代,更是令人感怀追思。

诗歌的沉寂与再流行,宛若一道有高峰有低谷的波浪。上世纪80年代的诗歌极度兴盛,某种意义上说,是国人精神文化生活长期“饥寒交迫”后的“暴饮暴食”,必然有落潮的一天。诗歌杂志曾乏人问津,“诗人”曾变成贬义词。今天,当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精神世界反而遭遇“成长的烦恼”时,人们对“美与崇高”的追求,自然强烈起来。

只是,诗歌的重新崛起,面临着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通俗文学、歌舞曲艺、电影电视,早已作为文化产品,接受消费者残酷的投票。几乎所有的文艺形式,或多或少都经历着市场的大浪淘沙。复苏后的诗歌,是继续只谈情怀、只望远方,还是也要考虑“能不能养活自己”?

诗歌本身,不存在“养活”的问题。诗歌创作者、欣赏者,可以“眼中只有艺术”,写诗读诗,心中自有一方天地。但诗歌读物的出版者、诗歌活动的主办者、诗歌团体的领导者,为了诗歌之路越走越宽,应该抛弃“君子不言利”的陈旧观念,思考诗歌作为一类文学产品,自我生存的商业逻辑在哪里。

如今,政府或企业要资助一份纯文学刊物或支持一项阳春白雪的诗歌活动,并不存在财务上太大的难题。但是,一种过度依赖“供养”的文艺形式,难免与世隔绝。小众艺术如果失去大众传播的压力和动力,容易演化为一小部分人的自娱自乐。试想,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诗歌正重新流行,文化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一份诗歌杂志如果无法自我生存,只能说明它离爱诗的人太远了。所以,一场诗歌活动、一份诗歌刊物、一个诗歌爱好者团体,不必回避外界的支持与赞助,但同时也不妨想想:有没有人愿意为我们的艺术埋单?

“谁愿埋单”,这样一种商业逻辑,先天就蕴藏着评价激励和筛选传播的功能。愿意为诗歌付费的人,一般也更能投入精力和热忱于其中;能够获得商业肯定的人,也更有底气坚持对艺术的探索。越来越多人爱写诗、爱读诗,有人品味诗歌中的美,有人视其为一种时尚的消费,还有人从中发现商机。这有何不可呢?

作为今天的小众艺术,诗歌不违背艺术创作的原则,借助出版、活动等领域的商业开发“自己养活自己”,也是一个重获社会认可、重建文学地位的过程。庞大的人口基数上,文化消费的“长尾效应”,既能扶持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商业上独立存在,也能树起诗歌写作阅读潮流的风向标。

当诗歌再次成为时尚,总会孕育出更好的作品。谁知道,一个能够独立生存、自我发展的诗歌生态圈,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17日 16 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