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医生不能包治百病,但减轻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却是医生的职责,这就需要医生的担当,担当就是医生的“神性”。】 近日,河北又发生了一次伤医事件,受辱医生为此上街游行。但谁都知道这不是办法,虽然新出台了对医闹的法律约束,但法律不是万能的,医患矛盾得彻底解决还需要多方协力。无论是谁,生了病都渴望能遇到救命恩人,在这种常态心理之下,即便医生不是神,但是如果能更多的具有“神性”,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医生自己,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救赎和安抚。 曾经有一对夫妻,慕名挂了个名专家号,专家看了片子直接告诉他们:晚期肝癌,最多两个月时间,治疗没意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说完就让他们离开了,出了诊室,夫妇俩相拥痛哭。 也许,这位专家没有说错,从“科学”统计概率来说,晚期肝癌的生存期确实90%在三个月以内,但这位专家在重视科学性的同时,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东西:人文关怀。 《大病之后才明白》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的新书,书中记录了他治疗过的2万多癌症病人的心理、病情变化。他发现,很多癌症病人确诊后,会错误又惊慌地定位自己的治疗和生存预期,甚至比癌症更早地要了他们的命,因为中国病人普遍缺少一个可以信服、依赖的“神”。 李开复罹患淋巴瘤之后,写了一本书,书中他告诉读者,现在,他是个“有神论”者,因为这个“神”可以帮助他战胜疾病,他为此特意提到一个细节:战争期间没有麻醉剂,医生只能用盐水代替,并对病人谎称是“麻醉剂”,不知情的病人真的觉得疼痛消失了,甚至能忍受开刀……医生给出的这个善意谎言产生的,就是“安慰剂效应”。这个原理后来在神经医学研究中被证实,因为信任促使病人的大脑分泌一种“内啡肽”,可以减轻疼痛,而“安慰剂”的效果能达到真正药物效果的30%,这个效果同样可以来自于信念,对医生的信赖就是病人的信念,在生命受到威胁时,这个信念的疗效有时候不低于药物。 孙中山在《国民应以人格救国》中说:“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成,是故欲造成人格,必当消灭兽性,发生神性,那么才算是人类进步到了极点。” 虽然医生不能包治百病,但减轻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却是医生的职责,这就需要医生的担当,担当就是医生的“神性”,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矛盾,培养医生的神性,和在病人之中普及医学知识一样重要。 |
相关阅读:
- [ 12-08]“医生边打点滴边工作”的风景并不美丽
- [ 11-27]单飞的“滴滴医生”注定行而不远
- [ 11-27]取消职称外语不应仅限基层医生
- [ 11-27]家庭医生能否点亮“健康中国”?
- [ 11-27]“签约医生”难在医生数量不足
- [ 11-27]基层卫生院最需要的是通科医生
- [ 11-27]别让“签约医生”沦为“签约一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