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旅游社会”,不仅仅是人们的消费能力提升了,公众的休闲时间增多了,出行的需求提高了,旅游经济活跃了。更重要的是,旅游将不只是一种经济业态,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旅游不单是经济行为,更是公众生活品质的提升。 据《新华每日电讯》2月29日报道,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从奢侈消费发展为百姓常态化生活选项。新华社记者日前赴全国多地调研发现,我国已经站在“旅游社会”的大门口。然而,全社会对“旅游社会”的认识和管理还远远跟不上,重新认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在为经济提供新动能的同时增加人们的获得感,让旅游不仅成为一种经济业态,更成为展现人们基本权利的一个窗口,进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添砖加瓦”。 普通百姓对“旅游社会”是什么意思,可能并不太在意,但从自身的生活感受来说,旅游切实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内游爆棚,出境游热度不减,过去被认为高端人群才能享有的生活方式,现在已经进入了寻常人家。旅游的持续火热,拉动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品质。 然而,与此同时,说起旅游的体验,很多人又多有抱怨。确实,当前一些地方旅游市场乱象颇多。宰客现象屡见不鲜,旅游门店将游客当“肥羊”,“天价”消费事件接连出现,景点门票居高不下、“涨”声不断,旅游监管不到位,甚至地方保护色彩较重。 面对诸多乱象,比照“旅游社会”内质,我们有必要追问:迈入“旅游社会”,我们准备好了吗? 透过旅游市场种种乱象不难发现,其深层原因在于过多考量眼前的经济收益,对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考量欠缺。一些旅游从业者不讲诚信,强迫游客消费,以次充好。一些旅游点、旅游区、旅游城市,相关配套设施不足,影响游客体验。目前85%以上的城市、80%以上的区县将旅游定位为支柱产业,但却缺少相应的规划,乱布局、乱造景现象严重。一些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管手段单一,停留于事后“救火”,且出了事,往往以罚款了事。 “旅游社会”不单单是旅游经济,它是集社会管理、人文关怀、经济发展、公民权利保护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系。迈入“旅游社会”,不仅仅是人们的消费能力提升了,公众的休闲时间增多了,出行的需求提高了,旅游经济活跃了。更重要的是,旅游将不再是一种经济业态,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旅游不单是经济行为,更是公众生活品质的提升。与“旅游社会”相比,当前的旅游市场还有不少缺位的方面,体现在制度跟不上、管理跟不上、产业规划跟不上、意识跟不上。 尽管我国已颁行了《旅游法》,也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与“旅游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旅游管理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包含旅游、交通、公安、工商、质检、食药、环保、卫生、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管理,急需将单一治理变为连动治理。 迈入“旅游社会”,不仅是一种愿景或者几个喜人的数据,而是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的变革、创新。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