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以“智能交通”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2016-12-30 09:21:15 潘洪其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我国交通运输主体再造重组、智能化交通大平台建设与运营、交通运输按门类全国一盘棋监管体制确立等三大重点课题,应当在“十三五”期间有较大突破。否则,即便有世界最先进的交通运输硬件系统,物流成本和居民出行成本照样很难降下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发表我国首部《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在发布会上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多项成就,部分领域已经实现超越,未来五年,我国交通运输要完成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构建内通外联的运输通道网络、建设现代高效的城际城市交通等重点任务。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成就不俗。截至去年末,我国高铁里程、普通公路里程、管道运输里程、通邮里程、海运水运船队规模达到世界第一,铁路通行里程、高速公路里程、航空通航里程达到世界第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技术、重大交通装备制造技术水平以及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程度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建成了世界上少有的交通大部制,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七大交通门类全部归口交通运输部统一管理,几大国家级运输企业全部实行政企分开并在海内外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公认的世界级“大众公司”。

成绩必须肯定,问题、矛盾和困境也需要正视。我国地理构成复杂,相较东部地区,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在发展水平、开放程度、人口密度、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交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和局部的可持续性难题非常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统一的交通大市场和智能交通服务平台难以建立,市场分割与碎片化程度世界少见。在代表世界交通发展方向的现代交通领域,中国已经全面引领世界潮头,与此同时,大量先进交通基础设施使用率偏低,城乡居民出行成本总体偏高,综合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此外,高速公路超期收费现象十分普遍,公路、水路运输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久治不愈,影响了各类企业、运输业主、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对交通服务的获得感。

实现白皮书框定的“十三五”交通建设目标,当毋庸置疑,我国现代化交通组织能力这块突出短板,更应当在“十三五”时期抓紧补齐接长。具体而言,运输主体再造重组、智能化交通大平台建设与运营、交通运输按门类全国一盘棋监管体制确立等三大重点课题,应当在“十三五”期间有较大突破。否则,即便有世界最先进的交通运输硬件系统,物流成本和居民出行成本照样很难降下来。

先说运输主体再造。国内运输成本之高以公路运输为最,所谓“买路钱”被舆论认为是“元凶”,其实“买路钱”只是抬高运输成本的“帮凶”,真正的“元凶”是运输车辆的空驶率。目前国内运输车辆的空驶率为40%,回程空驶率则达60%,车辆载重吨位越大空驶率越高。表面看这是运输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本质上却起源于运输主体的小而散,全国98%的载重汽车由个体单干经营,比例之高堪称世界之最。交通运输硬件现代化之后,经营主体若未能形成抱团与集群,车辆空驶率就降不下来,物流成本的大头部分就降不下来。

其次,运输经营主体以单干为主,运输市场被地方层层分割,全国统一智能化交通配送服务大平台就建不起来,现有小而散的智能交通配送平台,也就找不到有效的赢利模式,最终都反映为物流成本之高企不下。此外,各种运输安全许可证发放,经营资格、经营年限确认,都是地方说了算。监管若各自为政,运输市场就一定是分割的,市场是分割的,经营主体就一定以单干为主,而以单干为主的运输市场,几乎不可能实现智能化升级。

只有建成现代化的运输市场,才能使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发挥效益最大化。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智能交通配送是主要抓手,统一市场监管是核心机制创新,以运输企业取代单干司机是前置条件,三者缺一不可。若能有效破题,我国“十三五”十万亿元大交通投入,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