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成常态需“情法兼备”
2017-01-18 17:00:4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条文之中。但是,由于并没有细化法律责任,也没有附加具体的实施细则,这一规定一直面临落地难的尴尬。(1月17日 《法制日报》) 常回家看看,喊了这么久,而且也“入法”,可现实就是,法律的执行效果并不让人满意。留守老年人、空巢老年人增多,依旧是不争的事实;而一些为人子女者,或工作紧张,或生活压力大,或距离遥远,或者与父母有过节儿等等,不能或愿意回家陪伴父母,也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一方面,老人需要子女陪伴自己身边,尤其是年纪越大,越需要照顾;另一方面,身为子女因为种种原因回不了家。这种现象,既有工作家庭条件所限,更有情感因素再里面。如,因家庭纠纷,兄弟姐妹间不和,甚至与父母也是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事情虽说是个案,也说明了一点: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用法律给“常回家看看”,初衷不错。但,法与情是两回事儿。子女不回家看父母,从情理上和法理上都说不过去。父母诉诸法律解决,也有法律支撑,并且现实生活中,也有父母状告子女不回家的案例。但是,这是极少数。大部分的父母,或因情感或因面子,往往不愿意“惹官司”上身。如此,法律的效应就体现不了。 有序的社会离不开法律保障,家庭的和谐离不开情感的维系。因此,笔者以为,能够使“常回家看看”成常态,需“情与法兼备”。先说法,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常回家看看”能够落地,需要相关法律的强有力执行。比如,劳动法等,让子女能够有带薪休假的机会,能够让其放下心来常回家看看父母。须知,后顾之忧不解,常回家就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亲情是维系家庭和谐的支柱。身为子女,应该懂得感恩。父母的恩情大于天,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不孝敬父母,不常常回家看父母的理由。要知道,存在朋友圈里的孝的“警世恒言”,不仅要上心,更应该行动。同时,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多些“体谅之情”,也很重要,为员工的“孝心”放假,也是留住人心、留住人才的一大法宝。 总之,“常回家看看”,并非不能实现。不仅需要心动更需要行动。当我们为回不了家孝敬父母找出“千奇百怪”理由的时候,可曾想过,父母在这个世上的岁月还有多少?他们视我们为掌上明珠,甚至是他们一生的牵绊,而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一些什么?回家看望父母、孝敬父母,是子女之责。想通了这些,又何至于抽不出时间回家看看。 |
相关阅读:
- [ 01-18]常回家看看谁说了算
- [ 01-18]“常回家看看”是法律义务
- [ 08-24]读懂“不愿父母探望”的尴尬
- [ 07-15]“常回家看看”最好别打官司
- [ 04-12]我为什么不敢“常回家看看”
- [ 04-08]“子女不回家”影响信用是怎样的命题?
- [ 04-08]信用惩戒能否让子女“常回家看看”?
- [ 02-05]“你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